我初来亦园,主人眈赋诗。
坐客刘邵屠,各各拈吟髭。
我再来亦园,主人思弹冠。
名士欲出山,笑杀蒋与袁。
山中猿鹤抛离久,卅载复来园畔走。
红香亭暗绿阁倾,一壑一邱何所有。
亦园主人亦可怜,五十乞养囊无钱。
折腰空拜道旁吏,归骨已少城南田。
穷州远在风沙窟,自说归装仅冰雪。
卖刀买犊记前时,作字焕鹅空此日。
主人虽贫仍爱友,布置一筵谈夜漏。
园空月出栖鸟惊,醉折园花为君寿。
【注释】
亦园:指苏州的拙政园。
眈(tān):瞪眼,形容目光锐利。赋诗:指吟咏、作诗。
刘邵屠:指刘宋诗人刘义庆,字休文。
思弹冠:意谓急于摆脱官场,归隐田园。
名士:指陶渊明。他曾经三次出仕又三次辞官,后来终于隐居田园,自号五柳先生。
蒋与袁:蒋干,字阳成,东汉末年东吴谋士,曾劝曹操杀刘备、关羽、张飞,后为曹操杀害。袁术,字公路,东汉末年群雄之一,自立为皇帝,后被吕布所杀。
猿鹤:指山林中的猿猴和仙鹤。抛离久:指猿鹤因主人不在而离去已很久了。
红香亭:在拙政园中部。绿阁:在园林中,亭阁多植有花草,故名绿阁。倾:倒塌。一壑一邱,山涧小溪,小山丘等,是园林中的景物。何所有,什么都没有剩下。
可怜:可惜。五十乞养囊无钱:五十岁了,还乞食养家,囊里没有钱。
道旁吏:指官吏。
归骨:指死后葬于墓地。城南田:指坟墓所在地。
穷州:指偏僻荒凉的地方。风沙窟:形容荒僻之地。冰雪:形容贫穷。
买犊记:指《晋书.顾恺之传》记载,王献之想卖牛犊换酒,但顾恺之不肯卖掉,并写了一篇《牛赋》,说:“愿得长绳千尺,以牵此牛。”后来有人买牛,顾恺之果然把牛卖了。《晋书.顾恺之传》也说他“尝以麻缕悬虫于肘,蛇捉鼻,犬噬拇指,以示人曰:‘蝇蝇者,声之似猫虎也。’”焕鹅空此日:意谓写文章不能白费时光。
主贫犹爱客:主人虽贫穷仍很看重朋友。
布置一筵谈夜漏:布置一张宴席,畅谈至深夜。
月出栖鸟惊:月亮出来了,树上的鸟儿被惊动了。
醉折园花为君寿:醉了,折下园中的花来作为祝寿的礼物。
【赏析】
本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七言律诗。杜甫这首诗写于大历元年(766),时年51岁。这一年春天,杜甫由潭州(今湖南长沙)到衡州(今衡阳),途经桂林。他在桂林游览了风景名胜区七星岩、桂州城北的开元寺、桂江上的龙兴寺和普光寺,又登临灵川县的独秀峰。四月一日,他抵达韶州(今广东韶关)时,当地刺史陈明善为他安排了一次宴会。五月三日,作者离开韶州,返回长沙途中经过亦园(即今苏州拙政园)时,留诗一首。
首联“我初来亦园,主人眈赋诗”,起句点题,说明自己第一次来到此地,便受到主人的热情招待。“眈”,眼睛瞪得大大的。这是说主人热情款待,殷勤地吟诵诗篇。“刘邵屠”,即刘义庆,字休文,南朝宋元嘉年间任永新太守,后为荆州刺史。这里暗指自己的客人都是些文化人,如刘义庆一样。“各各拈吟髭”,是说他们一个个都拿着笔杆儿(也就是文人常用的纸笔),在品评诗文呢!“捻”,用嘴微动的意思。这句的意思是,客人都拿出纸笔来欣赏主人的诗,有的还互相切磋琢磨。颔联“我再来亦园,主人思弹冠”,意思是说,我又来了,主人又准备做官了,这真叫人啼笑皆非!这里运用典故,既表现主人对杜牧的怀念之情(杜牧曾官左拾遗),又表现出自己对这种人情世态的讥讽之意。颈联“名士欲出山,笑杀蒋与袁”,是说那些有名望的人,一旦要出来做官,真是令人捧腹大笑。“笑杀蒋”,指三国时蜀国名将蒋琬,他曾拒绝诸葛亮的三请,不愿入蜀为官。“笑杀袁”,指三国时蜀国的大将黄权,他也曾拒降魏,不随同入蜀。“出山”,指出来做官。
尾联“山中猿鹤抛离久,卅载复来园畔走”,意思是说,自从猿和鹤离开了这个园林以后,已经有三十年了;今天又回来了,在园边跑来跑去。猿鹤本是园中的常客,它们离开园子已有很长时间,现在又回来了,所以显得特别高兴。猿鹤的活泼可爱,反衬出园子的冷落荒凉。“卅载”,“三十载”,是古代表示时间的词,表示三十年的意思。“复来”,又一次回来。这句是说猿鹤又回来了,而且这次回来比以前更频繁了。“卅载复来园畔走”,表明了作者对园林的眷恋之情。“红香亭暗绿阁倾,一壑一邱何所有?”这是写自己在园林中所见的情景。红香亭、绿阁,本是园林中景色优美的地方,现在却破败不堪。一壑一丘,本来是园林中景物众多的地方,如今也是荒芜凄凉。“何所有”,没有什么好地方了。“亦园主人亦可怜”,意思说,园林的主人也太可怜了,已经穷困潦倒到没有钱来维持生活了。“五十乞养囊无钱”一句,是杜甫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一诗中所说的:“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这句话的意思是,即使像贾谊那样才华出众的读书人,如果整天只知道玩乐享乐,不为国家效力,也会饿死;即使是像董仲舒那样博学多才的儒生,如果一心想做官,而不去努力读书求取功名,也会一事无成。这里借用贾谊、董仲舒的典故,来讽刺那些只知吃喝玩乐、不事生产的贵族子弟们是多么的无能和可笑。“四十强识未足忧”两句是说,虽然自己已经五十岁了,可是仍然过着贫穷的生活,但是只要能够识几个字就够了,用不着那么发愁。这里的“强识”,是指能识字的意思。这两句诗表达了杜甫对生活的不满情绪以及对自己命运的感慨。最后两句“折腰空拜道旁吏,归骨已少城南田”,是说自己虽然已经五十岁了,但仍然是个布衣游民,只能像孔子一样归隐故乡。“南亩”,指的是孔子归隐之地。“折腰”,在这里是说自己为了谋生不得不屈从于权贵,像孔子那样去拜见权贵一样。这两句表达了杜甫对人生理想的追求。
这首七绝写得清丽自然,情调悲凉。全诗通过描写园景的变化,抒发了诗人对园林主人的同情以及对现实的不满和愤慨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