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性不佞佛,而喜方外交。
苦忆扬州僧,八旬名诵苕。
西山有颠禅,神理亦复超。
不语已九年,见客两手招。
今为谪吏归,偶诣知客寮。
闻有借月僧,形癯事推□。
为尔携蜡屐,为尔经溪桥。
尔从百僧中,揖我坐砌坳。
我于俦类间,望尔成诗豪。
峨峨㢲宫楼,肖尔诗笔高。
迢迢西蠡河,似尔诗致遥。
不然舣舟亭,绿水可半篙。
与子携竹炉,悠悠泛轻桡。
不然红梅阁,绛蕊已半飘。
与子学坐忘,沉沉爇香茅。
否则楼三层,夜半礼绛霄。
否则塔七级,凌晨历高标。
犹胜居一庵,时时坐团蕉。
蒲牢吼五更,木鱼响终朝。
礼佛佛不知,泥塑而木雕。
㖽佛佛不应,唇干而口焦。
穷老尽气时,生趣总不聊。
不闻金刚禅,能拒鬼伯邀。
不闻大乘经,能使罪孽消。
他人饫八珍,尔独食一瓢。
他人袭重茵,尔仅絮一条。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的《天宁寺僧借月两以诗见投戏得八百二十字报之》。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1. 我不善于佛教,但对外交很有爱好。
  2. 我非常思念扬州的僧人,他们八旬高龄还坚持诵读诗歌。
  3. 西山有一位禅宗大师,他的神理也非常超脱。
  4. 我已经沉默九年了,今天才再次和人交流。
  5. 现在我作为一名被贬谪的官员,偶然拜访了知客寮。
  6. 听说有位僧人借月光写诗,他消瘦的身影却很精神。
  7. 为了你,我拿起了蜡烛,走过溪桥。
  8. 你从百名僧人中脱颖而出,让我成为诗中的豪者。
  9. 壮丽的宫楼,高过你的诗笔。
  10. 遥远的西蠡河,仿佛是你的诗的遥远之处。
  11. 要不然在船边停泊,绿水可以漂一半篙。
  12. 和你一起带着竹炉,悠闲地泛舟轻桡。
  13. 否则红梅阁,绛蕊已经飘半落。
  14. 我们一同学习坐忘,沉浸在香茅的香气中。
  15. 或者在三层楼房,夜半时礼赞高远的霄汉。
  16. 或者在七层宝塔,凌晨时经历高标的考验。
  17. 相比之下,住在一座庵庙,时时坐着团蕉。
  18. 蒲牢在五更时大声咆哮,木鱼声响彻整个清晨。
  19. 即使佛祖也不知道,但佛像还是泥塑和木雕的。
  20. 即使是佛陀也不会回应,嘴唇干口焦也无济于事。
  21. 到了老年尽气时,生趣总不聊赖。
  22. 听不到金刚禅经的教诲,不能抵抗鬼伯的邀请。
  23. 听不到大乘经典的教导,能使罪孽消失。
  24. 别人享受八珍,而你却只享用一瓢清水。
  25. 别人铺重茵,而你仅絮一条单薄的布。

这首诗描绘了天宁寺僧借月写诗的场景,以及与诗人的交流和对话。通过对僧人的形象描写、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批评,展现了作者深厚的艺术修养和社会观察力。同时,通过对比和尚们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贫苦百姓的同情和关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