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前隙地稀,屋后半亩绿。
桃李皆丰年,云兹佐嘉谷。
高曾手栽树,均作出檐木。
日午荫北窗,茅檐静堪托。
溪风一回荡,山果枝上熟。
童稚不识争,探怀已均足。
【注释】
出都行涿州道中见芃麦遍野慨然有田庐之思因作田家诗二十首寄意并寄芮光照杨毓舒两布衣 其四:门前隙地稀,屋后半亩绿。
桃李皆丰年,云兹佐嘉谷。
高曾手栽树,均作出檐木。
日午荫北窗,茅檐静堪托。
溪风一回荡,山果枝上熟。
童稚不识争,探怀已均足。
【赏析】
《田家诗二十首》是元代诗人张养浩的组诗作品。此诗是其中第二首。此诗以“田家”为题,描绘了田野间的生活场景,抒发了作者对农民辛勤劳作的同情和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农村生活的向往和憧憬。全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首联“门前隙地稀,屋后半亩绿”,描写了田间的美景。诗人站在门前,目光所及之处,只见一片绿油油的麦田,稀疏分布着一些空地。这一片绿色的田野,给诗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仿佛看到了农民们辛勤劳作的身影,感受到了他们对于土地的热爱和执着。
颔联“桃李皆丰年,云兹佐嘉谷”,进一步描绘了田野的美景。诗人看到,桃树和李树都已经长得非常茂盛,果实累累,这是丰收的季节。这些果实不仅能够供给人们食用,还能够作为农作物来增加农民的收入,因此被人们称之为“嘉谷”。这一联诗,既表现了农民们的劳动成果,又赞美了农民们的智慧和勤劳。
颈联“高曾手栽树,均出于檐木”,诗人回忆起自己小时候的情景。那时,父亲还在世,他和父亲一起在屋檐下栽种了一棵槐树。这棵槐树见证了他们的成长,也为他们的家庭带来了美好的回忆。现在,这棵槐树已经长大了,成为了村里的一道风景线。
尾联“日午荫北窗,茅檐静堪托”,诗人再次回到了自己的故乡。阳光明媚的中午,他坐在北窗下,感受着微风拂过脸颊的清凉。这时,他想起了家乡的那些老朋友,他们或许也在享受这份宁静的时光吧。这首诗通过描绘农田景色、表达农民的情感,展现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同时,诗人还借此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农民的赞美与关爱。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情趣,给人以深刻的感动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