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少年真可喜,长沙上书思治安。
致君尧舜固盛事,不问宰相皆材官。
霸陵思治让复再,德薄何能四三代。
此时一官次邓通,憔悴日值甘泉宫。
无端鸮凤引作侣,坐使谮谪来南中。
君不见,南中还留屈原宅,千古万古伤卑湿。
斜阳何必鵩鸟飞,吊古宁同楚囚泣。
孝文重道不重儒,孝武重儒谁上书?
可怜牧豕亦作相,殿上挟策羞吾徒。
如公季命关世数,经术宁同太常错。
卷图不忍见横流,中有沉湘一篇赋。

汪生彦和出元人画二十幅分赋其五 其五 贾谊上书图

洛阳少年真可喜,长沙上书思治安。

致君尧舜固盛事,不问宰相皆材官。

霸陵思治让复再,德薄何能四三代。
《汪生彦和出元人画二十幅分赋其五》是清代诗人洪亮吉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通过描绘贾谊的形象,抒发了自己对于政治理想和现实之间差距的感慨。

诗的开篇“洛阳少年真可喜,长沙上书思治安”,描绘了一位洛阳少年的志向与抱负,他渴望为国家治理带来安定。而“致君尧舜固盛事,不问宰相皆材官”则表达了一种理想的政治状态,即君主能够像尧舜一样贤明,宰相都是有能力的人才。

诗中“霸陵思治让复再,德薄何能四三代”反映了诗人对霸陵这个地方的思考。他认为在霸陵这个地方思考治理问题并不是明智之举,因为自己德行不足,无法胜任这样的重任。

“此时一官次邓通,憔悴日值甘泉宫”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仕途生活。他曾担任过一个小官,每天过着艰辛的生活,只能仰望着皇宫的辉煌,感叹自己的不幸。

诗人并不因此而放弃自己的理想:“无端鸮凤引作侣,坐使谮谪来南中”。这里用鸮凤比喻那些小人,他们利用谗言陷害自己,让自己被贬到南方。这种遭遇让诗人感到无比痛苦,他不禁质问:“君不见,南中还留屈原宅,千古万古伤卑湿。”屈原曾在南中国留下他的足迹,但那里的环境却一直让人感到悲伤。

最后两句“斜阳何必鵩鸟飞,吊古宁同楚囚泣”则是诗人对历史的感慨。他认为夕阳之下,鵩鸟飞翔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而人们哀悼历史却不如楚囚那样悲哀。这反映出诗人对历史的无奈和对现实的不满。

《汪生彦和出元人画二十幅分赋其五 其五 贾谊上书图》是一首充满感慨的诗歌,它通过对贾谊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政治理想、现实差距以及个人命运的深深思考。这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内涵,读来令人深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