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万卒长城中,四十万卒新安东。
咸阳闾左已尽发,余者内筑阿房宫。
小刑鞭笞大刑族,趣就咸阳万间屋。
连城跨渭百里余,日月光穷许然烛。
秦家筑城非一隅,秦家筑宫连百区。
雄心一世至万世,束缚黔首常安居。
可怜绢粉今凄瑟,焦土星星野萤出。
版屋祠荒赛百虫,阿房赋冷吟残虱。
噫吁嘻,悯儒乡,火一日。
咸阳宫,火三月。
君不见,楚人灰红秦烬黑,汉家龙兴由火德。

诗句:

  1. 一百万卒长城中:描述了长城上驻守的士兵数量,暗示国家对军事的投入和边防的严峻。
  2. 咸阳闾左已尽发:指从咸阳出发征调的百姓已经全部出动,反映了战争动员的规模之大。
  3. 余者内筑阿房宫:剩下的人则被用来建设阿房宫,体现了工程的规模与紧迫性。
  4. 小刑鞭笞大刑族:使用轻微刑罚来对待罪犯,通过严厉的手段来处理大规模人口迁移或征发。
  5. 趣就咸阳万间屋:迅速建造了大量的房屋,显示了当时建筑技术的先进性和劳动力的大量消耗。
  6. 连城跨渭百里余:阿房宫的规模宏大,跨越渭河,连接数个城市,展现了其宏伟的建筑规模。
  7. 日月光穷许然烛:利用阳光作为光源,展示了古代能源的利用方式和宫殿的辉煌。
  8. 秦家筑城非一隅:指出秦始皇时期的筑城工程是全面的,不仅限于一个角落。
  9. 秦家筑宫连百区:说明秦始皇在宫中的建设连绵不断,如同百区的叠加。
  10. 雄心一世至万世:表达了秦朝统治者的雄心壮志和长远规划。
  11. 束缚黔首常安居:强调了对人民的压迫与限制,使得他们生活在不自由的状态。
  12. 可怜绢粉今凄瑟:描绘了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的破坏,以及战后的哀愁。
  13. 焦土星星野萤出:形容战后废墟,星光下萤火虫的闪烁,反映了战后荒芜的景象。
  14. 版屋祠荒赛百虫:描述废弃的宫殿和祠庙成为野兽的巢穴,象征着权力的衰败和人民的苦难。
  15. 噫吁嘻,悯儒乡:表达了诗人对知识分子命运的同情和对历史教训的感慨。
  16. 火一日:特指阿房宫的焚毁事件,即秦始皇焚书坑儒。
  17. 咸阳宫,火三月:指的是发生在秦朝的阿房宫火灾,持续了三个月。
  18. 君不见:表示直接引用或转述他人的话,增强了话语的权威性。
  19. 楚人灰红秦烬黑:对比了楚国与秦国的覆灭,强调历史的残酷。
  20. 汉家龙兴由火德:指出汉朝的复兴与秦朝的灭亡有因果关系,认为秦亡是由于“火德”的终结。

译文:

  1. 一百万士兵守卫着长城,四十万被征发去修建新安东边的军事要塞。
  2. 那些被派往咸阳的人们已经被全部征发走,剩余的人则被用来建设阿房宫。
  3. 用小刑罚惩罚罪犯,然后用更严厉的方式处置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4. 快速地建设了大量的房屋,以适应军队的住宿需求。
  5. 连接数个城市,阿房宫的规模宏大,跨越渭河。
  6. 利用阳光作为光源,展现了古代能源的利用方式和宫殿的辉煌。
  7. 秦始皇时期全面进行筑城工程,不仅限于一个角落。
  8. 秦家的筑宫工程连绵不断,如同百区的叠加。
  9. 表达了秦朝统治者的雄心壮志和长远规划。
  10. 对人民的生活施加了极大的束缚,让他们生活在不自由的状态。
  11. 令人感到悲哀的是,战后的废墟和夜晚的野萤光映衬下的哀伤。
  12. 废弃的宫殿和祠庙成为野兽的巢穴,象征着权力的衰败和人民的苦难。
  13. 描述了战火过后的场景,火光中只有零星的萤火虫闪烁。
  14. 描述了一个废弃的版屋遗址,成为各种野兽栖息的地方。
  15. 感叹知识分子的命运,表达了对他们的同情和对历史的深刻思考。
  16. 特指发生在秦朝的阿房宫火灾,持续了三个月。
  17. 提到咸阳宫的火灾,它持续了三个月。
  18. 通过对比楚国和秦国的灭亡,强调历史事件的残酷。
  19. 汉家的复兴与秦朝的消亡有着直接的关系,认为秦的灭亡是因为“火德”的终结。
  20. 直接引用或转述他人的话,增强了话语的权威性。

赏析::
这首诗是杜牧借古讽今的作品,通过对阿房宫及其毁灭的历史事件的描写,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经验,向唐朝统治者发出了警告。诗中的“可怜绢粉今凄瑟”,揭示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焦土星星野萤出”等意象,描绘了战后废墟的景象,让人感同身受;而“呜呼!秦人自贻兮,炉火照天地!”更是表达了杜牧对秦朝统治者奢侈无度、不顾民力的批评,以及对秦朝迅速灭亡的惋惜之情。此外,此诗还揭示了封建时代文人忧国忧民、匡世济俗的情怀,以及作者对历史经验的深刻反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