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去矣,籍若何,八千人散汉一歌。
时至矣,胜亦武,百二关亡楚三户。
噫吁嘻,秦明月,汉大风,恨有竖子无英雄。
诗句释义与赏析
第一句
- 运去矣:表达了一种命运的无常和历史的变迁。
- 籍若何:可能指的是某个人或某群人的遭遇,但具体指代不明。
- 八千人散汉一歌:八千人分散后只留下一首歌。这里可能象征着英雄的消逝,以及历史长河中的个体命运显得渺小。
第二句
- 时至矣:表明某种时机已然到来,可能是战争、改革或是政权更迭之时。
- 胜亦武:胜利也要靠武力。
- 百二关亡楚三户:百二关是古代的一个战略要塞,楚国因为三位贤能的后代而得以保存。这句话强调了即使是小人物也能带来大变革,或者用来形容在关键时刻,即使是微小的力量也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三句
- 噫吁嘻:是一种感叹词,表达了惊讶、惋惜或是哀叹的情感。
- 秦明月:秦朝的明月,可能暗喻历史的残酷或辉煌。
- 汉大风:汉朝的风,可能象征着汉朝的强盛和繁荣。
- 恨有竖子无英雄:遗憾地发现,尽管时代需要英雄,却缺乏这样的人物。这里“竖子”可能指年轻的一代,暗示了对年轻一代没有足够英雄人物的担忧或失望。
综合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事件,表达了作者对历史进程的感慨以及对英雄人物的赞美。通过对“运去”、“时至”、“败也武”等词汇的使用,诗人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偶然性,同时通过描绘具体的英雄故事(如“八百人散唱一曲”)来强调即使是最普通的人也能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此外,诗中提到的时代变迁和个人悲剧,反映出诗人对于社会和历史的深刻洞察。整体上,这首诗是对历史与个人命运的一种反思和批判,同时也展示了诗人对于英雄理想的追求和对现实社会的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