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无奇术报殊恩,欲辟当时通德门。
他日讲堂勤问业,六经谁似郑公孙。

我无奇术报殊恩,欲辟当时通德门。

他日讲堂勤问业,六经谁似郑公孙。

注释:我没有特殊的才能来报答皇上的恩情,想要在那个时候打开通向朝廷的门径。将来在讲堂中勤奋地学习,谁能像郑玄那样精通六经呢?

我无奇术报殊恩,欲辟当时通德门。

他日讲堂勤问业,六经谁似郑公孙。

译文:我没有特别的才能来报答皇上的恩情,想要在那个时候打开通向朝廷的门径。将来在讲堂中勤奋地学习,谁能像郑玄那样精通六经呢?

我本无才学以报君,欲开门户待贤人。

他年此殿论心曲,孰得先王郑子真。

注释:我本来就没有特别才能可以报答君王,我想要在那个时候打开通向朝廷的门径,等待有贤能的人。将来在讲堂中勤奋地学习,谁能像郑玄那样精通六经呢?

我无奇术报殊恩,欲辟当时通德门。

他日讲筵勤问业,六经谁似郑公孙。

译文:我没有特别的才能来报答皇上的恩情,想要在那个时候打开通向朝廷的门径。将来在讲堂中勤奋地学习,谁能像郑玄那样精通六经呢?

我虽无材敢效微,愿为明时献一辞。

他时执经逢知己,六艺谁如孔仲尼。

注释:我虽然没有什么才能,但我愿意贡献一点小小的意见。将来在讲堂中勤奋地学习,谁能像孔子那样精通六艺呢?

我虽无材敢效微,愿为明时献一辞。

他时执经逢知己,六艺谁如孔仲尼。

译文:我虽然没有什么才能,但我愿意贡献一点小小的意见。将来在讲堂中勤奋地学习,谁能像孔子那样精通六艺呢?

释义与赏析:这是诗人对玉屏刘教谕和陈训导的送别诗。首句“我无奇术报殊恩”,表明了诗人没有特别的才能来报答皇上的恩情,想要在那个时候打开通向朝廷的门径。第二句“他日讲堂勤问业”,表达了诗人将来会在讲堂中勤奋地学习,希望能得到名师的指点。第三、四句“六经谁似郑公孙”和“谁得先王郑子真”,分别提到了郑玄和孔子,赞扬他们都能精通六经和孔子的博学。最后两句“他年此殿论心曲”,表达了诗人将来会在讲堂中谈论心性问题,希望得到名师的指导。整首诗表达了诗人的谦虚和渴望学习的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