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闾击柝跛林昏,候吏迎人过一村。
无数鹊声原上起,日光浓塞戍楼门。
【注释】
郑州:即河南府,治所在今河南省郑州市。十八里铺:是宋代一个地名,在郑州西北二十里处。
连闾:指村落。击柝:敲更声。跛(bǒ):同“勃”,形容人行走缓慢。林昏:树荫昏暗。候吏:守夜的差役。过一村:经过一个村落。
无数:极多。鹊声:喜鹊的鸣叫声。原上:原野之上。起:响起。日光浓:阳光明媚。戍楼门:瞭望敌情的营门。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郑州十八里铺一带的风光和景色。首句写夜晚的景象;次句写白天的景象;第三句写傍晚的景象;末句写黎明时的景象。诗中所描写的景物,虽然只是一幅幅画面,但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却是丰富而复杂的。
诗的开头一句“连闾击柝跛林昏”是说,在郑州十八里铺一带的村落,每到夜深人静时,守夜的差役就敲打着梆子,在树林中来回巡视,以警戒夜间行旅的人不得喧哗。这句诗既写出了当地治安情况的严峻,又渲染出了一种寂静的气氛,为全诗定下了基调。接着第二句“候吏迎人过一村”,则是说当第一缕曙光划破黑暗的时候,守卫的士兵就开始迎接行人,让他们从村庄中穿过,这两句诗描绘的是日出时的情景。
第三句“无数鹊声原上起”,则是说随着天色渐亮,喜鹊们也开始忙碌起来,它们在原野上欢快地歌唱着,为人们报晓。这里所说的喜鹊,实际上是指那些在民间传唱的喜鹊报春歌的曲子。这句诗既描绘了大自然的生机盎然,也为第四句“日光浓塞戍楼门”做了铺垫。
最后一句“日光浓塞戍楼门”描绘的是天明后的景象:阳光普照着军营的大门,使整个军营都沐浴在一片光明之中。这四句诗构成了一幅完整的画面,既有静态的美,又有动态的美;既有声音的美,又有色彩的美;既有自然界的美,又有人文景观的美。诗人通过对这些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他对家乡的美好记忆和对祖国山川的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