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餐曾费写经钱,迟客犹留炊后烟。
一样扬州木兰院,山僧煮笋廿年前。
【注释】
木兰院:在今江苏省扬州市。
苕(sháo):即笋,一种可食用的竹笋。
山僧:指僧人。
廿年:二十年前。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一位名叫“木兰”的和尚的赞美诗。诗中通过描写寺院的生活、环境来表现这位和尚的高尚品质,表达了诗人对他深深的敬意和赞美之情。
首句“谋餐曾费写经钱”,意思是说这个和尚以前为吃饭花费了写经钱。这里的“谋餐”指的是吃饭,而“写经钱”是指用于布施给寺庙的钱。这句诗反映了这位和尚生活的清苦,同时也体现了他在艰苦的环境中依然坚守佛教信仰的精神风貌。
第二句“迟客犹留炊后烟”,意思是说当客人到来时,他仍然坚持留下炊烟未散。这里的“迟客”指的是晚来的客人,而“炊后烟”则是指做饭时留下的烟。这句诗描绘了寺庙里宁静而祥和的氛围,同时也体现了这位和尚对待客人的礼貌与热情。
第三句“一样扬州木兰院,山僧煮笋廿年前”,意思是说这家与二十年前的“木兰院”一模一样。这里的“木兰院”指的是扬州的一座寺庙,而“山僧煮笋”则是描绘了和尚们生活的场景。这句诗通过对“木兰院”的描绘,进一步突出了这位和尚与普通僧人的不同之处。同时,这句诗也暗示了这位和尚与寺庙之间深厚的联系,他与寺庙共同度过了漫长的岁月。
【译文】
曾经为了用餐花费过写经钱,
等待客人时还留下了炊烟袅袅。
同样坐落在扬州的木兰院,
二十年前那位山僧还在煮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