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昔期功例去官,闻丧何忍更盘桓。
斯人讵料中年陨,异事偏留老眼看。
肯学右军先誓墓,欲同元伯一凭棺。
鸰原已抱无穷戚,况听荒鸡感万端。
【注释】
期功:指丧礼中的亲属关系。古人规定,兄弟子侄等五服以内的亲属,死后要为死者守丧。去官:离职。南中:指江西、湖南一带。杜甫时在夔州作官,故称为“南中”。南回书此志痛:写这首诗来表达他对弟弟的悲痛之情。即留别京邸同人:在京的官员都来送行,告别京城的朋友们。留别:辞别。
【赏析】
首联叙事。三月初四日惊闻舍弟南中之讣(死讯),因准古人期功之丧去官例,乞假南回书此志痛,即留别京邸同人。
颔联直抒胸臆。往昔期功例去官;闻丧何忍更盘桓(盘桓,徘徊留恋的意思)。斯人讵料中年陨(斯人,这里指自己)异事偏留老眼看。岂料到您这中年人突然去世了,这件事偏偏留在我老人家的眼中。
颈联用典。肯学右军先誓墓,欲同元伯一凭棺。晋朝书法家王羲之(右军)的儿子王献之曾发誓要把父亲的坟墓修好,三国时期曹魏的大将夏侯玄(元伯)临终前也嘱咐儿子要把他葬在洛阳附近。杜甫在这里说自己不忍心离开家乡,就像王献之所愿那样,希望把父亲葬在家乡,和元伯一样,让亲人放心。
尾联抒发感情。鸰原已抱无穷戚(鸰原,即家乡,引申为家乡的原野),况听荒鸡感万端。(《诗经•小雅•常棣》“常棣之华(一种草名)”句:“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维其有。”毛传云:“胡不归哉?”)杜甫此时听到家乡传来丧讯,又怎能不伤心流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