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物无端五月前,喧声彻夜扰幽眠。
雷穿石壁都成窟,雨挟溪鱼欲上天。
深洞三时寒地气,断山十里接人烟。
清闲不复营余事,静把《元经》晓夕研。
【注释】
节物:指岁时节令,即节气和物候。无端:无缘无故地。喧声:喧哗的声音。彻夜扰幽眠:通宵达旦地搅扰人的睡眠。雷:指打雷。穿石壁:从岩石中间穿过。成窟:形成洞穴。雨挟溪鱼欲上天:雨水夹着溪中的鱼儿想要飞到天上。深洞:深深的山间洞穴。三时:指四季中的三个季节。寒地气:冷清的地气。断山十里:指绵延起伏的山脉延绵数十里。人烟:指人家的炊烟。清闲:闲适。营余事:操持别的事务。元经:《周易》。晓夕:早晚。研:研究,研习。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夏夜山村景色的小诗。诗人在山村过端午,观赏了山间夜景后,写下此诗。首联写夏历五月已过而夏景犹存。颔联写夏雷、春雨对山村的影响。颈联写夏夜山村的静谧与幽深。尾联写诗人夏夜山村的生活。
全诗描绘了夏夜山村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山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首联“节物无端五月前,喧声彻夜扰幽眠。”意思是说端午节已经过了,但夏日的景象依然存在。喧嚣的声音整夜都在打扰我的睡眠。这两句诗通过对比的方式,展现了夏夜的宁静与热闹交织的场景。
次联“雷穿石壁都成窟,雨挟溪鱼欲上天。”意思是说雷声穿透岩石,形成了洞穴;雨水夹着溪中的鱼儿,仿佛要飞上天空。这两句诗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展现了夏夜的自然景观。
第三联“深洞三时寒地气,断山十里接人烟。”意思是说深深的山洞中寒气袭人,远处连绵的山脉中,可以远远地看到人家的炊烟。这两句诗通过对比的方式,展现了夏夜山村的寂静与繁华相交织的景象。
最后一句“清闲不复营余事,静把《元经》晓夕研。”意思是说我已经没有闲情逸致去操持其他事务,只能静静地研习《周易》了。这一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山村生活的向往与热爱,也透露了他内心的宁静与淡定。
这首诗通过描绘夏夜山村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与向往。同时,诗人在诗中流露出对山村生活的热爱与向往,也体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