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僧江北去,复挈一僧来。
把卷忆前度,论诗日几回。
病依筇作命,瘦与鹤同胎。
夜久生衣薄,相迟般若台。
【注释】
巨超:指苏轼,时为密州知州。栖霞僧慧超:名如满,是苏轼的好友。
江北去:指苏轼由江陵北归。复挈一僧来:指苏轼与友人相约,再携其友前来探访。
把卷忆前度:指苏轼在山中读书时,常常手执一卷书来回忆从前的往事(“前度”指苏轼与友人在庐山读书时)。
论诗:指苏轼与友人在庐山读书时,常一起讨论诗文。
病依筇作命:指苏轼因疾病不能骑马而行,而拄着竹子杖行走。
瘦与鹤同胎:指苏轼因长期患病身体消瘦,像鹤一样。
夜久生衣薄:指夜晚寒冷,穿的衣服变得单薄。
相迟般若台:指苏轼与朋友约定在山中的石室相会,但因天气恶劣,两人迟迟未能相见。
【译文】
一位僧人从北方来,又带另一位僧人前来。
手持一卷书卷,想起过去和友人一起讨论诗文的日子。
因病不能骑马,只能拄竹杖行走;身体消瘦,像白鹤一般。
夜里很冷,连衣服都变轻了。
约定在石室相见,因天寒而未得相见。
【赏析】
此诗为苏轼与友人相约访晤而未能成行的记事诗。诗中以简练的语言写出两人的友情深厚,以及因气候不佳导致未能如期相会的情景。
诗的首句“一僧江北去,复挈一僧来”描写了两位僧人的到来,他们来自北方,又带来了另一位僧人。这既是对二人来访的直接描述,也暗含了他们之间的深厚友情。
二、三句“把卷忆前度,论诗日几回”描绘了两人在山中的学习生活。他们手执一卷书卷,不时地讨论诗文,这是他们生活中的重要部分。这里的“论诗”指的是他们在庐山读书时,时常在一起谈论诗歌创作的过程,互相启发,互相提高。
接着“病依筇作命,瘦与鹤同胎”两句,则是写他们的身体状况。由于长期的疾病和劳累过度,他们的健康状况已经相当糟糕了,甚至可以说是接近死亡。这里的“病依筇作命”,用了一个形象生动的比喻,将两人的身体状态刻画得淋漓尽致;而“瘦与鹤同胎”则更是夸张地表现了他们的消瘦程度,如同白鹤一般。这既反映了他们的身体状况,也表达了他们对自己生命的一种感慨和无奈。
最后两句“夜久生衣薄,相迟般若台”描写了两人无法相见的原因。他们约定在山中相见,但由于气候恶劣,两人始终没能见到对方。这里的“夜久生衣薄”既描绘了天气的变化,也暗喻了两人的等待之久。而“相迟般若台”则是指两人因为天气恶劣而无法见面的具体原因。这里的“般若台”指的是山中的石室,是他们约定的会面地点。由于天气恶劣,两人最终没有能够到达那里,从而错过了相见的机会。
这首诗通过描绘两人的相聚与分离,展现了他们之间深厚的友情和对生活的感慨。同时,它也反映了苏轼对于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深刻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