愁卧阅十旬,闭门何所之。
今晨偶尔出,目触中心悲。
海雾一气黄,秋阳敌炎曦。
黍苗槁既尽,祸及菉与薋。
有如经战地,颠倒横僵尸。
果然周馀民,惨惨靡孑遗。
赴死聚百族,偷生无一机。
曷不呼彼苍,天高听宜卑。
伤哉莫以告,造物非不慈。
田间老秃翁,罪岁微有辞。
身谋良自拙,遑恤斯人饥。

【注释】

愁卧:忧病中卧床。阅:经历。何所之:何处去。

经:经受。

有如:犹如。战地:战场。

周馀民:周朝的余民,即周朝遗民。

曷(hé)不:何不去?呼:呼唤、请求。彼苍:指上苍。

造物:造物主,即自然。慈:仁慈。

良自拙:确实很笨拙。

暇(xiá):闲暇、空闲。斯人饥:这些人饿。

【译文】

十旬来一直躺在床上,关上门不知到何处;

今早偶然出去走走,看见眼前景物心中悲;

海雾弥漫一片黄色,秋阳炽烈似炎曦;

庄稼苗枯干已尽,祸害波及菉和薋;

就像经历了战场,倒下的尸体横七竖八;

果然周朝余民惨凄,只剩下几个没死的;

赴死聚集百族,苟且偷生无一办法。

为什么不呼叫上苍,天地虽然高远但听命宜卑?

悲伤啊不要告诉我,造物主并不是不仁慈;

田间的老翁秃顶,罪过轻微也有话要说。

他考虑事情实在笨拙,哪里顾得上别人的饥饿。

【赏析】

此为重阳节前四日作者从海上大堤入邑城道中所作。首联写久病在床,闭门不出之状。“十旬”是虚数,表示很久。“何所之”意谓何处去,犹言“往何处去”。二句点明时令为重阳节,而自己却久患疾病,卧床不起,所以出门很少,出门了也就更增加了忧愁和伤感。三联写出门所见,触目伤情。“黄”字形容雾气的颜色,浓密如黄土,“炎曦”则是炽热的阳光,两者相映,使作者感到秋阳比夏日还要炎热。四联进一步描绘景色和心情。“黍苗槁既尽”,“槁”,同“槁”通假,枯萎的意思。“祸及菉与薋”,菉、薋都是杂草名。这两句是说庄稼全被旱死,连杂草也遭了灾难。五六两联写农民遭受的灾难。“有如经战地”,“经”是经过的意思,意思是像经历了战争一样。“颠倒横僵尸”,倒在这里是动词,指倒下的尸体横七竖八。“经战地”,比喻人民遭受战争一样的灾难。“周馀民”,“周”是朝代,这里指东周,“馀民”指遗民,即周朝的遗老残存的人。“惨惨靡孑遗”,意思是周朝余民全都死亡,没有剩下一个人。七八九三联描写了农民遭受的苦难:一是庄稼全被旱死,二是灾祸殃及草类,三是周朝遗民全部死去。“有如经战地”,比喻人民遭受战争一样的灾难。“周馀民”,指周朝的遗民。“惨惨靡孑遗”,意思是周朝的余民全都死亡,没有剩下一个人。“造物非不慈”是说造物主(天)并非不仁慈,只是人们不知道罢了。“田间老秃翁”,“老”是形容词,意为年老。“秃”是名词,意为头发全白。“罪岁微有辞”,意思是年纪大了还敢抱怨什么。“造物”是造物主,即自然。“非不慈”,意即造物主并非不仁慈。“良自拙”,意为其实很笨拙,“遑恤斯人饥”,意思是哪里顾得上别人的饥饿呢。

这首诗写诗人久病在床,闭门不出,偶一出门便见到眼前景物令人悲伤的景象,以及农民受旱灾而饿死的情景。诗人以自己的身世遭遇作比较,抒发了自己对统治者的愤懑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