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端远寄七尺藤,瘦筋入骨坚棱棱。
林翁近贻一寻竹,肌理年深滑如玉。
红椒所赠材稍悭,称意亦复轻而圜。
初白庵中幽独叟,叟一杖三成四友。
平生游好凡几辈,及此衰迟谁耐久。
自从得三杖,重结物外缘。
导前行徐徐,顾影来翩翩。
不伤世尊面,不倚洪崖肩。
不化葛陂龙,不参八棒十三禅。
入我左右手,不计于国于乡年。
有时课农桑,卓立古路边。
有时问酒家,高挂阮修钱。
有时步檐看牛斗,有时曳向柴荆前。
有时登临试脚力,扶持直上青山颠。
有时用其一,更番出入循环然。
有时一不用,舍则藏耳非弃捐。
人皆嫌我懒,尔乃周旋护其短。
人皆嗤我迂,尔胡步步趋亦趋。
杖兮杖兮,尔之三身兮本一身,自天作合兮非无因。
吾方爱尔如弟昆兮,亲尔如子孙。
何有乎管鲍兮,何有乎雷陈。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三杖篇
文端远寄七尺藤,瘦筋入骨坚棱棱。
林翁近贻一寻竹,肌理年深滑如玉。
红椒所赠材稍悭,称意亦复轻而圜。
初白庵中幽独叟,叟一杖三成四友。
平生游好凡几辈,及此衰迟谁耐久。
自从得三杖,重结物外缘。
导前行徐徐,顾影来翩翩。
不伤世尊面,不倚洪崖肩。
不化葛陂龙,不参八棒十三禅。
入我左右手,不计于国于乡年。
有时课农桑,卓立古路边。
有时问酒家,高挂阮修钱。
有时步檐看牛斗,有时曳向柴荆前。
有时登临试脚力,扶持直上青山颠。
有时用其一,更番出入循环然。
有时一不用,舍则藏耳非弃捐。
人皆嫌我懒,尔乃周旋护其短。
人皆嗤我迂,尔胡步步趋亦趋。
杖兮杖兮,尔之三身兮本一身,自天作合兮非无因。
吾方爱尔如弟昆兮,亲尔如子孙。
何有乎管鲍兮,何有乎雷陈。
译文:
文端先生寄给我一根七尺长的藤杖,它瘦弱而有筋骨坚韧。
最近林翁送给我一根一寻(十丈)长的竹子,它的肌理年深后像玉石一样光滑。
红椒送我的材料稍微吝啬,但我使用起来又轻又圆。
初白庵中的那位隐士,他拄着拐杖成了四友之一。
我平生爱好的人有几个辈分,但我现在衰老迟缓谁能持久?
自从我得了这三根拐杖,我重新结交了一种超脱物质的境界。
我引导前行时慢慢走,回头看影子翩翩起舞。
不伤害世俗的人的脸面,也不依靠洪崖先生的大膀子。
我不化为葛陂的龙,也不参加八种棍子、十三种禅法。
它们进入我的左右手,不考虑国家和乡里的利益。
有时教人耕田种地,在古路旁挺拔站立。
有时询问卖酒的地方,悬挂阮孚的钱。
有时站在屋檐下看牛斗,有时拽着我走向柴门前面。
有时登上山巅试试脚力,扶着我直上山顶。
有时只用其中的一根,交替进出循环往复。
有时不用这根杖了,舍弃后又收藏起来不是抛弃丢弃。
人们都嫌弃我懒惰,但你却保护我的短处。
人们都嘲笑我迂腐,但你却步步紧跟。
杖啊,你的三身本来都是一体,上天安排你和你的原因有关。
我现在喜欢你就像弟弟或兄长一样,亲近你就像子孙一样。
有什么比管仲、鲍叔牙更好呢?有什么比雷公、陈平更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