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四海九州之人兮,又何劳履我即而过我门。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通过读注解、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句子的意思。
三杖篇:这是一首自伤诗。《毛诗·大雅·板》:“我之怀矣,巧言如簧,既见君子,为余咽唾。”朱熹集传引郑玄曰:“言君子之言如口含饴也。”“三杖”即“三章”,是《诗经》中常见的一种格式。这里指《板》诗的首章和尾章。
彼四海九州之人兮,又何劳履我即而过我门。
四海九州之人啊,为什么非要踏着我门前的台阶走过?
【译文】
我站在门槛前,看见那些从四面八方来的客人,他们匆匆忙忙地走来走去,没有一个人停下来歇息一下,也没有人与我打招呼问候,他们好像在赶着什么急事,连门也不敲就过去了。他们究竟是谁?
赏析:
全诗以“门”为中心意象,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首句“彼四海九州之人兮”,点明地点与人物,“四海”指全国,“九州”指中国。“又何劳履我即而过我门”,意为“你们这些四面八方的人,何必匆匆忙忙地从我的门前走过呢”?诗人面对匆匆过客,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慨叹:你们这些远道而来、行色匆匆的人们,究竟为了什么来到我这穷困潦倒的门前?
诗人运用反问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心中的悲愤。他感叹自己孤家寡人,孑然一身,无人理解,无人关心,而那些四方八面来客却是络绎不绝,门庭若市,这使他感到十分伤心。诗人用一个“劳”字,概括了这一切。这个字虽然简单,但含义深刻,它包含了诗人对人生、对社会的无限感慨。
这首诗表面上写自己门庭冷落,实际上反映了封建社会中下层知识分子怀才不遇的痛苦和愤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