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融不恤为农苦,晴过三旬竟无雨。
㮮槔上水远灌田,日炙风吹变刚卤。
几家结伴还插秧,秧针嫩绿旋旋黄。
千畦百陇仰灌溉,河底行见轻尘扬。
君不闻潮声撼塘岌岌殆,外溢中乾两相倍。
眼前勿作云汉忧,或恐桑田遂成海。

【注释】

苦旱:严重的干旱。

祝融:传说中南方的火神,这里泛指炎热的天气。

㮮槔:汲水器具。

刚卤:干枯的土地。

插秧:种稻谷。

河底:指河流底部。

云汉:银河。

桑田:指农田,也比喻世事的变化。

【赏析】

《苦旱行》是唐代诗人王建的作品,此诗写农民遭受严重旱灾的痛苦和对朝廷的怨愤之情。全诗语言质朴,感情真挚,反映了农民在自然灾害面前的悲惨遭遇及对统治者的强烈不满。

首句“祝融不恤为农苦,晴过三旬竟无雨”,以神话传说的形式点明时令,即夏季。“祝融”是南方的火神,这里借指炎热的天气;“不恤”即不顾、不理会之意。“苦旱”二字直抒胸臆,道出了旱情给农民带来的苦难。“晴过三旬竟无雨”意谓连续三十多天晴朗无云,没有下雨,这是造成旱灾的原因。作者通过夸张的手法,把旱情写得更为严重,突出了旱灾给农民带来的极大痛苦。

次句“㮮槔上水远灌田,日炙风吹变刚卤。”描绘了农民们用简陋的工具抗旱的情景:他们从井里提水,到田间去灌溉庄稼。但烈日炙烤着大地,连吹来的风都带着热浪,土地变得十分干裂。“㮮”是一种汲水的木制工具,形如长柄小勺;“水远灌田”指从远处汲取的水;“日炙风吹变刚卤”意为太阳的高温和风的吹动使土地变成了干硬的土质。

第三、四句:“几家结伴还插秧,秧针嫩绿旋旋黄。”说的是一些农民趁着好天气抓紧时间插秧,他们挽起裤腿,弯着腰,用手中的秧针在泥地里挖出一个又一个的坑,然后栽上稻苗,再培上细软肥沃的泥土。“旋旋”形容动作迅速而敏捷。

第五、六句:“千畦百陇仰灌溉,河底行见轻尘扬。”“畦”是指田间地畔划的界线;“陇”是指田边的埂子,“仰灌溉”是说田里的水都流到田外去了,因为田里的水太多了。“轻尘扬”指水流到了沟渠里,又漫向河床,扬起一片片轻尘,使天空也显得灰蒙蒙的。

最后两句:“君不闻潮声撼塘岌岌殆,外溢中乾两相倍。”“君”字指百姓。“潮声”指江河涨水的响声。“岌岌殆”是危险、危急的意思。这里用来比喻国家将危在旦夕,老百姓的疾苦已达到极点。“外溢中乾两相倍”意思是说河水外溢泛滥,中间干涸,相互抵消,形成恶性循环。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国家的局势危急到了极点,老百姓的困苦已经到了极点,国家与老百姓之间形成了一种互相抵消的关系。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危机的深刻忧虑。

整首诗通过对农民遭受严重旱灾的痛苦和对朝廷的抱怨,生动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矛盾。它既表现了农民的悲惨生活,也体现了他们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与忧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