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风自南来,吹彼松竹林。
铿然中音会,中有太古心。
典乐者谁欤,箫韶此遗音。
虞廷去我远,俯仰成古今。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求学生把握诗中的主要意象和诗句的意思。然后结合具体的诗句进行赏析。
“好风自南来,吹彼松竹林。”诗人以风为媒介,将松竹比作高洁的隐士,表现了自己对隐者的向往之情。“铿然中音会”,是说风吹过树林发出的声音,与隐者的心境相合。“中有太古心”表明了诗人的心境,表达了对隐者高尚品质的赞美之情。
“典乐者谁欤,箫韶此遗音。”“典乐者谁欤”一句,作者提出了一个问题:谁是那位能奏出“箫韶遗音”的乐师呢?“虞廷去我远”,虞朝距离现在很远了,而自己只能远远地看着,感叹自己的生不逢时,感慨时光飞逝。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的悲凉之情。
“俯仰成古今,安得长如此!”诗人慨叹自己一生不能像古人那样隐居山林,不能长久地保持自己的清白节操,只能俯仰世间,成为历史中的一员。“俯仰成古今”,既指时间上的变化,也指人物命运的盛衰兴替。诗人在叹息之余,不禁产生这样的感叹:“安得长如此!”“安得长如此”,意即“怎么能够长久如此”。这里既有对人生无常、岁月流逝的感慨,也有对自己无法摆脱世俗生活的无奈。
【答案】
译文:
好风从南方吹来,吹动那松林竹子。
美妙的音响,正合我心中的志向,心中蕴藏着上古时代的理想。
是谁谱写了《箫韶》这首遗音?
我远离虞廷,仰望俯视之间,已是古今变迁,我怎么能长留此地?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借松竹自况,寄托了诗人对隐者的赞美之情。首联以风起笔,写风吹过树林发出的声音。次联紧承首联,进一步描绘风声,并点出松竹的品格。颔联以问句领起,抒发了自己的情怀。颈联直抒感慨。尾联以感叹句收束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