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鞭起龙蛰,电火林欲燔。
急雨随秋来,沛然涤焦原。
出高而施下,天泽殊泉源。
顿令赤埴坟,化作涂泥浑。
物情俄顷变,判若王孙猿。
向来沸蜩螗,阒寂无一存。
鸡犬声逾静,羊牛亦归村。
但见蓑笠翁,倚杖临柴门。
浊酒贳邻曲,农谈慰田园。
檐低剧投蜺,海近疑徙鲲。
汲妇免抱瓮,浴童喜倾盆。
西成即未知,姑以目睫论。
良苗与秕稗,各被沾濡恩。
我亦领新凉,诗笔聊复援。
闲庭有花木,枝叶为翩翻。
诗句释义与译文
- 雷鞭起龙蛰,电火林欲燔。 —— 雷声如同鞭子般驱赶着冬眠的生物,闪电如同火焰燃烧森林。
- 雷鞭:比喻雷声巨大,犹如用鞭子催动物行动。
- 龙蛰:指冬眠的动物,龙是古人对某些大型动物的一种称呼。
- 电火:闪电,通常伴随着雷声出现,有如火焰一般。
- 林欲燔:形容雷电之力足以烧掉整个树木。
- 急雨随秋来,沛然涤焦原。 —— 秋季的大雨迅速到来,猛烈地洗净焦土。
- 沛然:形容雨水充沛、强大。
- 涤焦原:洗涤焦热的土地,暗示秋雨带来了凉爽和清新。
- 出高而施下,天泽殊泉源。 —— 高处的水泻下来,滋润低处。天地之间的水源泉不同。
- 天泽殊:指天空中的云和地面的水,来源不同,但都能给大地带来滋养。
- 泉源:比喻水源或泉水源头。
- 顿令赤埴坟,化作涂泥浑。 —— 突然之间,干枯的土地被湿润,变得肥沃。
- 赤埴坟:干燥的泥土变成了肥沃的土地,赤色表示土壤原本干燥,现在则因雨水而变得湿润。
- 涂泥浑:指土地被雨水洗刷后变得更加肥沃。
- 物情俄顷变,判若王孙猿。 —— 事物的变化在极短的时间里发生,就像王孙猿(古代传说中能变化的生物)一样。
- 物情:事物的性情或变化。
- 判若:形容变化之大,仿佛不同。
- 王孙猿:传说中的一种能变化的生物,这里借指自然界的变化之快速和神奇。
- 向来沸蜩螗,阒寂无一存。 —— 以前嘈杂的蝉鸣声消失得无影无踪。
- 沸蜩螗:形容蝉鸣声像沸腾的水一样吵闹。
- 阒寂无一存:形容曾经热闹非凡的场景如今寂静无声,没有一只蝉在叫。
- 鸡犬声逾静,羊牛亦归村。 —— 连鸡狗的声音也显得异常宁静,牛羊也回到了村庄。
- 鸡犬声逾静: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连鸡和狗的声音都听不到。
- 羊牛亦归村:形容乡村恢复了往常的平静和安宁。
- 但见蓑笠翁,倚杖临柴门。 —— 只见一个戴草帽、撑着伞的老翁,靠在柴门边。
- 蓑笠翁:泛指那些穿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者,他们在农忙时节常常需要帮助。
- 倚杖临柴门:形容老翁靠在柴门旁,可能是休息或者是等待什么。
- 浊酒贳邻曲,农谈慰田园。 —— 喝着浑浊的酒款待邻居,农人的对话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 浊酒:指味道较浓、口感不佳的酒。
- 贳邻曲:意为买邻居的好酒,这里的“邻”指的是邻居。
- 农谈:农村的谈话,可能包含了农作物种植、天气变化等内容。
- 慰田园:让农民的心情得到安慰,可能是因为他们的生活有所改善或者得到了别人的关心和支持。
- 檐低剧投蜺,海近疑徙鲲。 —— 屋檐低矮,彩虹似乎要掉下来;海面越来越近,海鸥像是在迁徙。
- 剧投蜺:彩虹的形状好像要坠落下来。
- 海近疑徙鲲:海鸥飞得越来越近,给人一种它们在迁徙的错觉。
- 汲妇免抱瓮,浴童喜倾盆。 —— 女仆不用抱着水桶去提水了,孩子们高兴地倒满了水盆。
- 汲妇:负责提水的女仆。
- 浴童:正在洗澡的孩子。
- 倾盆:形容水非常多,倾翻的盆子一样多。
- 西成即未知,姑以目睫论。 —— 虽然不知道秋天能否收获粮食,但暂且先谈论眼前的景色。
- 西成:指秋天的收获,可能是指农作物的成熟。
- 目睫:眼睛睫毛的长度,用来比喻短暂的时间或距离。
-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眼前美好景致的赞美,同时也隐含了他对未来收成的不确定感。
- 良苗与秕稗,各被沾濡恩。 —— 好庄稼和坏庄稼都受到雨水的滋润。
- 良苗:好的庄稼。
- 秕稗:不好的庄稼,通常是指劣质的农作物。
- 沾濡恩:受到雨水的滋润。这句话强调了自然给予每一片土地的平等关怀。
- 我亦领新凉,诗笔聊复援。 —— 我感受到了新的凉意,于是拿起笔来写作。
- 领新凉:感受到了秋天的凉意。
- 诗笔:指写作工具,如笔或纸等。
- 这句话体现了诗人在自然美景面前感受到的灵感和创作的冲动。
- 闲庭有花木,枝叶为翩翻。 —— 庭院里有花草树木,它们的枝叶随风飘动。
- 闲庭:宽敞的庭院。
- 为翩翻:指枝叶随风轻轻摆动的样子。
- 这句描写了庭院内花草树木的美丽景象,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