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古律院,中有禅者堂。
儿时侍我翁,曾宿道公房。
奄忽五十载,沙弥成老苍。
为言禅堂灾,室被池鱼殃。
师徒二三辈,借歇邻僧床。
世苦善缘稀,十方如一方。
我贫正仿佛,何以副汝望。

【注释】

  1. 菩提:指佛。古律院:佛教寺院,以修习戒律而著称。禅者堂:佛教僧堂。2. 儿时(小时候):年轻时。侍我翁:侍奉(我的)父亲。翁:对人父亲的尊称。曾宿道公房:曾经在(一位高僧的)房间中住过。3. 奄忽(yānhū):忽然。五十载:50年。沙弥:出家人名号之一,指受戒为僧的人。成老苍:已经衰老。4. 为言禅堂灾:说是(禅寺)遭受灾难。为:因为。言:说。禅堂灾:佛教僧堂遭火灾或毁坏等事。室被池鱼殃:僧舍被水淹,如同池塘里的鱼一样受灾。室:僧舍。5. 师徒:僧人。二三辈:几位和尚或徒弟。借歇:借住。邻僧床:住在隔壁和尚的床上。6. 世苦善缘稀:世间苦难多,善缘稀少。十方如一方:天下各地如同一个地方。7. 我贫正仿佛:我现在很贫穷。正仿佛:正好相似。8. 何以副汝望?副:配。汝望:你的愿望。
    【赏析】
    这是一首五言排律。首联写寺院和僧侣;颔联记早年在寺院的往事;颈联写寺院遭遇灾害的情景;尾联表达自己贫困,无法满足别人愿望的心情。全诗语言简练,结构严整,叙事与抒情结合,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菩提古律院”,点明寺院的地点,是佛家讲经说法的地方。“中有禅者堂,儿时侍”二句承上启下,回忆当年在佛堂中的往事,“儿时”表明少年时期,“侍我翁”说明是在老人身边长大的;“曾宿道公房,奄忽五十载”,回忆少年时期在寺院的往事。“道公”是禅宗六祖惠能法号,此诗作者可能是他的学生或弟子,故称道公。“奄忽五十载,沙弥成老苍”,从时间的推移来写自己的经历,从“奄忽”到“五十载”,从少年到老年的过程,写出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叹。“为言禅堂灾,室被池鱼殃。”这一句用典,《后汉书》卷四七《杨震传》:“(杨震)居家教授,弟子常数十百人……后值河间赵王所置鬼校猎者到市,震大呼曰:‘天地神杀恶物!’遂引出避之,因命酒脯与相对食,曰:‘安所得肉来?’‘顾视左右,无有肉处,但空器耳!”“室被池鱼殃”即引用这个典故。意思是说:佛堂遭火灾或毁坏等事,僧人的居室也遭到了同样的厄运。“师徒二三辈,借歇邻僧床”二句写佛堂中僧人的情况,“师徒”即师父和他的弟子们,“借歇”是借住的意思,“邻僧床”即邻居和尚的床铺。作者在寺院中修行多年,后来成为僧人,因此寺院中也有他的同伴。“世苦善缘稀,十方如一方。”二句写当时社会的状况,世事艰难,善缘很少。“十方如一方”语意双关,既可理解为天下所有的方向都像是一个方向那样相同,也可理解为人们所处的位置都很相似,都可以称为“一方”。这里强调的是后者。
    末联写自己的境遇:“我贫正仿佛,何以副汝望?”“副”是配的意思,作者自叹贫穷,不能给弟子们提供什么帮助和资助,只能辜负他们的希望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