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与陈杨辈,结交始临池。
我腕不能悬,落笔恒苦肥。
至今衫袖上,墨汁乌淋漓。
十年课官书,猥充抄写为。
一从抛笔墨,有指如骈枝。
爱弟粤中来,美竹贻湘妃。
斑筒围五寸,文采光陆离。
铦刀剖其半,承臂良所宜。
惜哉砚田荒,此几将安施。
毋忘持赠意,三复幼槃诗。
【注】湘竹:湘妃竹。
信庵贻我湘竹笔几
【注释】信庵:陈信庵,字信庵,号南岳道人,江西南昌人。
【译文】信庵赠给我湘竹笔筒。
【赏析】“贻”,赠送。“湘”即湖南之简称。“笔筒”,即笔筒,盛放毛笔的器具;这里泛指文房四宝之一的书写笔。诗题中的“信庵”是作者的朋友,名信庵,江西南昌人,与作者有深厚的交谊。他赠给作者一个精美的湘竹笔筒(笔筒)。
往与陈杨辈,结交始临池
【注释】陈杨:陈信安、杨世昌。“陈”是姓;“杨”是他的字。“辈”,代词,指同辈之人。“临池”:临摹。
【译文】以前和陈信安、杨世昌等人交往,才开始学习书法,临摹名家碑帖。
【赏析】此句点明了诗的主题:“临池”。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对书法艺术的爱好。陈信安、杨世昌都是当时著名的书法家,他们向作者传授书法技艺,使作者得以学习,从而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临摹名家字帖,又为作者日后的书法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腕不能悬,落笔恒苦肥
【注释】腕:手部,手腕。悬:悬挂。“肥”,笔画粗大。
【译文】我的手不能悬腕,写起字来常因笔画粗大而费力。
【赏析】这两句描写了作者学书过程中的艰辛。由于作者初学时手部肌肉不够发达,手腕没有完全形成悬腕的姿势,因而在写字时总是用力过猛,造成笔画粗大,难以控制。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作者掌握了正确的书法姿势,才逐渐克服了这一困难。
至今衫袖上,墨汁乌淋漓
【注释】衫(shan):衣服的前襟,通常指上衣的前部分。
【译文】直到现在,我的衫袖上还沾有墨迹,颜色呈黑色。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衣襟上的墨迹尚未干透,仍显黑色;这既是作者勤学苦练的痕迹,也反映了其勤奋好学的品性。
十年课官书,猥充抄写为
【注释】官书:官府文书。“猥”,音wěi,通“愧”,自谦之意。“充”,充任。“抄写”,用笔墨将文字记录在纸张上。这里指抄书。
【译文】十年来我一直负责抄写官府文书的工作。
【赏析】这是一首自嘲诗。诗人以自己辛勤抄写公文的经历作为引子,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慨。他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诫那些从事抄书工作的人们:不要以为抄写公文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实际上这是一种繁重枯燥的工作。诗人的自谦之词,正是对当时官场生活的深刻反思。
一从抛笔墨,有指如骈枝
【注释】骈(pián)枝,并列的树木。比喻事物相似或者关系密切。
【译文】自从我离开笔墨,不再从事写作以后,有人向我索取诗文时,就好像树枝上的枝叶一样,相互连接。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文学创作的热爱和执着。他虽然离开了文人的生活,但仍然关注着文学创作的发展,并期待着能够再次拿起笔杆,继续他的文学事业。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在离开仕途之后,仍然保持着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
爱弟粤中来,美竹贻湘妃
【注释】粤中:广东地区。“爱弟”:称自己的弟弟。“弟”,音dì。“湘妃”,湘妃竹,又称斑竹,生长于湖南省境内。相传舜帝有两个妃子娥皇和女英,她们曾驾着龙舟去湘江游玩,不幸溺死于江中,化为湘水女神,后人称为湘妃。她们留下的眼泪滴落到竹子上,使得竹子变得斑驳而美丽。因此得名“斑竹”。
【译文】我的弟弟从广东地区寄来了一支美丽的湘妃竹笔筒。
【赏析】这首诗是一封家书,诗人通过描述弟弟寄来的湘妃竹笔筒,表达了对家人的思念之情。湘妃竹笔筒不仅是一种实用的文房用品,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是一份珍贵的家族遗产。
斑筒围五寸,文采光陆离
【注释】光陆离:形容色彩斑斓,光彩夺目。
【译文】这支笔筒的直径约为五寸,上面雕刻着五彩斑斓的图案,犹如璀璨的宝石一般。
【赏析】这句话描绘了湘妃竹笔筒的精美外观:笔筒直径约为五寸,上面雕刻着五彩斑斓的图案,犹如璀璨的宝石一般。这些图案可能是山水、花鸟等自然景物或人物形象,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特色。
铦(xiān)刀剖其半,承臂良所宜
【注释】铦(xiān)刀:锋利的刀;这里指刻字工具。“铦”,音xiān,意为锐利、锋利。“剖”,音pōu,意为切开、分离;这里表示把笔筒分成两半。“承”,音céng,意为支撑、承载;这里指笔筒的支架。
【译文】我用锋利的刀将笔筒的两端切分开,它正好可以承载笔杆。
【赏析】这句话描述了制作笔筒的过程:先用锋利的刀子将笔筒的两端切分开,然后将笔筒放置在支架上,使其可以承载笔杆。这个细节体现了作者精湛的手艺和对作品精细的要求。
惜哉砚田荒,此几将安施
【注释】砚田:指研磨墨汁的田地;这里比喻书房或文房四宝的收藏地。
【译文】可惜我的书桌(砚田)已经荒芜,这支笔筒将无法安置。
【赏析】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书房(砚田)现状的无奈和担忧:由于书房(砚田)长期无人居住,导致书房变得荒凉,而这支笔筒也无法再被使用。这既反映了诗人对书房的珍视之情,也体现了他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与怀念。
毋忘持赠意,三复幼槃诗
【注释】幼槃(pán):一种古代的乐器,形如盘,声音清脆悦耳。“槃”,音pán,意为盘子、盘形的物体。这里借指琴。“三复”:反复读。“槃诗”:指《庄子·山木》中的寓言故事《庄子·山木》。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位名叫孔子的人听说老子将要去世的消息后,前去拜访他,希望从他那里学到更多的道理和知识。然而老子却告诉他:“吾闻楚人有生丘之牛者……丘虽为之牧亦何益哉?归矣。”孔子听了这话后感到困惑不解。于是老子向他解释了一番道理,指出一个人要想真正得到智慧和领悟人生的真谛,必须保持谦逊的心态和脚踏实地的态度。这个故事强调了谦虚谨慎、勤奋努力的重要性。
【译文】请不要忘记我接受你赠送的这支湘妃竹笔筒时的心意,我要多次反复阅读你的《庄子·山木》一文。
【赏析】这首诗是一封家书,诗人通过表达自己对书房的重视和珍惜之情,以及感谢家人对自己的关爱和支持,表达了对家庭的深深眷恋和对亲人的感激之情。同时,这也是一封鼓励家人珍惜家庭时光、共同传承优秀文化的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