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时道山亭,创自程太守。
南丰与作记,脍炙人在口。
从此此亭名,遂为曾氏有。
历年经八百,颓废来已久。
鹿原嗜古人,寻碑攘榛薮。
擘窠三大字,云出林希手。
其字今幸存,其人无足取。
大哉复古义,义取别贤否。
筑堂名瓣香,欲以妍蔽丑。
在昔陈与曾,同时实师友。
子今生末世,独立叹无偶。
私淑夫岂徒,行将奉箕帚。
庸非学问力,即事期不朽。
我昨游三山,探奇意多负。
银𫀆者谁子,曾解读碑否。

道山亭在福州城内宋程公辟为守时所建,曾南丰为作记者也。岁久倾圯林子鹿原得其故址将筑堂名以瓣香盖取陈后山向来一瓣香敬为曾南丰之句属友人绘图来索诗 宋代程太守创自道山亭,南丰与作记脍炙人口,从此此亭名为曾氏所有,历经八百年颓废来已久,鹿原嗜古人寻碑攘榛薮擘窠三大字云出林希手其字今幸存其人无足取大哉复古义义取别贤否筑堂名瓣香欲以妍蔽丑在昔陈与曾同时实师友子今生末世独立叹无偶私淑夫岂徒行将奉箕帚庸非学问力即事期不朽我昨游三山探奇意多负银𫀆者谁子曾解读碑否

这首诗的作者通过叙述福州城内的道山亭的历史变迁,展现了历史的沧桑和人物的情感纠葛。下面对这首诗进行逐句赏析:

  1. “宋时道山亭”: 这一句直接点明了题旨,引出了整个诗歌的背景和主题。

  2. “创自程太守”: 这里描述了道山亭的创始人是程太守,暗示了程太守对该亭的贡献。

  3. “南丰与作记”: 提到了南宋的著名文人曾南丰,他的《道山亭记》成为了后人研究此亭的重要文献。

  4. “脍炙人在口”: 这句表达了曾南丰的作品广受欢迎,深入人心。

  5. “从此此亭名”: “从此”二字表明道山亭的名字与曾南丰紧密相连,成为历史的一部分。

  6. “历年经八百”: 这句话说明了道山亭存在了超过八百年的历史,见证了许多历史事件。

  7. “颓废来已久”: 这里描绘了道山亭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衰败的景象。

  8. “鹿原嗜古人”: 这句可能指的是鹿原对古代文物的兴趣和探索。

  9. “寻碑攘榛薮”: 这句描述了鹿原为了找到有价值的碑文而努力的场景。

  10. “擘窠三大字”: 这里的“擘窠”指的是用大力气书写,而“三大字”则表明这些文字的重要性。

  11. “云出林希手”: 这里提到的林希可能是一个历史上的人物,他创作了这三大字。

  12. “其字今幸存”: 这句表达了虽然时间流逝,但某些作品仍然保存下来。

结合以上逐句赏析,可以得出这首诗不仅记录了一个古迹的兴衰,也反映了人们对历史、文化和艺术的尊重和保护。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诗人表达了对传统文化遗产的珍视和对未来传承的期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