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空诸无,梵夹实诸有。
光同日月照,瑞叶龟龙负。
新旧译两伊,一岂殊三九。
五经大纲具,五藏条目剖。
三十八万言,言言垂不朽。
声明先释诂,精理发智母。
起教阿含先,修行木叉首。
明通彻墙壁,解脱除枷杻。
散华与贯华,慧悟非愚守。
多罗虽布叶,沤钵必寻藕。
我无广诵力,心地未离垢。
自从获此书,烦恼变蚬斗。
久知缪缄石,猥欲珍享帚。
狂缘稍稍歇,幸免怖头走。
方丈寄一躯,由旬视四肘。
有时或展阅,默坐牢闭口。
先生爱我深,采善每锄丑。
作诗相扣击,现此霹雳手。
秘笈敢自藏,琅函往无咎。
愿公调五味,灌顶孰与偶。
眼界示空澄,微尘悉抖擞。
琉璃无障碍,当见山河否。

这首诗是释宗印的诗《以释门五经约注送院长有诗见谢即次来韵奉酬》的逐句释义。下面是这首诗的翻译,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了注释:

禅宗空诸无,梵夹实诸有。

  • 注释: 禅宗强调空无,但梵文经典中却是有形有物的实体存在。
  • 赏析: 禅宗追求的是心灵的清净和超越,而梵文经典则提供了具体的教义和实践指南,两者看似矛盾,但实际上相辅相成。

光同日月照,瑞叶龟龙负。

  • 注释: 光明如同太阳月亮一般照耀着万物,祥瑞之叶和龙背负着吉祥。
  • 赏析: 这里的“光”比喻佛法的普照和智慧的光辉,而“瑞叶龟龙”则象征佛法如天地万物般生生不息、源远流长,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传承。

新旧译两伊,一岂殊三九。

  • 注释: 无论是新译还是旧译,都是通往解脱之路的重要途径。
  • 赏析: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佛经翻译工作的认可和尊重,认为无论新旧译本都有助于人们理解佛法和修行。

五经大纲具,五藏条目剖。

  • 注释: 五部经典的纲要已经完备,五藏(心、身、意等)的具体条目也已清晰划分。
  • 赏析: 这里强调了佛教经典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以及对修行者修行路径的指导作用。

三十八万言,言言垂不朽。

  • 注释: 这部佛经共有38万字,每句话都蕴含着不朽的智慧和教诲。
  • 赏析: 表达了作者对这部佛经篇幅之大、内容之丰富以及其深远影响的认可和赞美。

声明先释诂,精理发智母。

  • 注释: 在阐释佛经时,要注重对词句的精确解释,以启发人们的心智。
  • 赏析: 这句话强调了对佛经的精准理解和阐释对于引导信众修行和理解佛法的重要性。

起教阿含先,修行木叉首。

  • 注释: 从《阿含经》开始学习佛法,作为修行的起点。
  • 赏析: 这句诗体现了一种循序渐进的学习态度,鼓励人们从基础性的经典开始深入理解佛法。

明通彻墙壁,解脱除枷杻。

  • 注释: 通过学习和修行,人们可以洞察佛法的本质,摆脱内心的烦恼和束缚。
  • 赏析: 这句诗表达了通过学习佛法可以达到心灵解脱的境界,是一种对修行成功的美好期许。

散华与贯华,慧悟非愚守。

  • 注释: 将佛法的智慧传播出去,同时也要以智慧来约束自己。
  • 赏析: 这句话倡导了佛法传播与自我修养相结合的理念,强调了个人修行的重要性。

多罗虽布叶,沤钵必寻藕。

  • 注释: 虽然佛法无边,但是真正能够理解并修持佛法的人却并不多。
  • 赏析: 这句诗反映了佛法的高深莫测,同时提醒人们要珍惜机会,勤于修行。

我无广诵力,心地未离垢。

  • 注释: 我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广泛阅读和诵读佛法经典,但我的内心始终保持纯净无暇。
  • 赏析: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谦虚自励的态度,同时也体现了他对内心纯净的追求。

自从获此书,烦恼变蚬斗。

  • 注释: 自从拥有了这部佛经,我的烦恼就像被打败的敌人一样消失殆尽。
  • 赏析: 这句话表达了佛经带来的巨大益处,使人们能够摆脱烦恼,获得精神上的安宁。

久知缪缄石,猥欲珍享帚。

  • 注释: 我一直知道这部佛经的价值,现在特地将它珍存起来,希望将来能够好好享用。
  • 赏析: 这句话体现了作者对佛经价值的认识和珍视,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传承佛法的责任感。

狂缘稍稍歇,幸免怖头走。

  • 注释: 因为有了这部佛经的加持,我的疯狂念头逐渐平息,避免了受到恐怖的侵扰和困扰。
  • 赏析: 这句话描述了佛经对人的精神世界产生的积极影响,帮助人们克服困难和恐惧。

方丈寄一躯,由旬视四肘。

  • 注释: 将这部佛经存放在寺院的殿堂里,我可以用一生的时间来研读它,直到生命的尽头。
  • 赏析: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佛经价值的极高评价,以及对深入研究和领悟佛法的决心和毅力。

有时或展阅,默坐牢闭口。

  • 注释: 当我闲暇之余翻开这本书,静静地坐在禅房内,我会沉默不语,全身心地沉浸在其中。
  • 赏析: 这句话描绘了作者在阅读佛经时的专注和宁静状态,体现了他对佛法的虔诚和敬仰之心。

先生爱我深,采善每锄丑。

  • 注释: 先生(指释宗印)对我非常关心爱护,他总是选择那些有益的教义来剔除那些无用的糟粕。
  • 赏析: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释宗印的感激之情,同时也体现了释宗印在佛法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作诗相扣击,现此霹雳手。

  • 注释: 他用诗歌创作的形式来表达对佛法的看法和理解,这种独特的艺术手法使他的作品犹如雷霆般震撼人心。
  • 赏析: 这句话赞扬了释宗印的诗歌才华,也展示了他作品中所蕴含的深厚佛法内涵。

秘笈敢自藏,琅函往无咎。

  • 注释: 我虽然不敢轻易展示这些珍贵的密法典籍,但我相信它们的价值是无法估量的。
  • 赏析: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佛教密法的敬畏之心,同时也体现了他对佛法传承和保护的重视。

愿公调五味,灌顶孰与偶。

  • 注释: 我衷心希望您能调和五味(代表佛法的五种基本要素),为我灌顶(传授佛法),让我能够更好地领悟佛法的真谛。
  • 赏析: 这句话向释宗印表达了他的请求和期望,希望能够得到释宗印的指导和帮助。

眼界示空澄,微尘悉抖擞。

  • 注释: 通过观察您的眼界(代表佛法的眼光),我仿佛看到了虚空的清澈和尘埃的飘动。
  • 赏析: 这句话描绘了释宗印的深邃眼光和高超境界,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他学问的景仰之情。

琉璃无障碍,当见山河否。

  • 注释: 您的眼界如同琉璃般透明,没有任何障碍物阻隔,难道您就不能看见那宏伟的山河大地吗?
  • 赏析: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释宗印洞察力的赞叹,同时也暗示了他的佛法境界已经超越了物质世界的局限。

这首诗通过对释宗印学习佛法的经历和心得的描绘,展现了他对于佛法的深刻理解和虔诚信仰,同时也表达了对释宗印的敬仰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