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堕醉梦,不知经论律。
一从读金刚,稍开云雾匿。
深沉百尺低,垂绠汲使出。
游子久离乡,于焉返家室。
既归翻自痛,精进力己绌。
欲除人我相,两敌劲无匹。
又为义疏误,孰与更张瑟。
晚遇马迹师,贝多示真实。
微诠警后悟,妙解证前失。
俗昧知者希,我衰天所骘。
誓将广流布,期不虚纂述。
先生一见之,析义岂待质。
执疑两破碎,决若鱼去乙。
诗来盛称扬,方便皎慧日。
黑蚁二万言,卷之仅盈帙。
护持付龙象,普度及蚁虱。
开雕指顾成,功德亦易卒。
檀那视积累,幸以铢两率。
恒河计沙数,百亿生于一。
庶将拟楞严,胜授房融笔。

我们来逐句理解这首诗的内容和意境。

第一句: 去年过塔湾湘雨禅师出所纂金刚经顺意见示携之行笈欲为刊刻流传有志而未逮近以呈院长蒙叠笔字韵诗盛相称诩辄次韵奉酬敢请院长为功德主此篇聊当募缘偈一首也呵呵
翻译与注释: 这句话描述了诗人去年路过塔湾时,湘雨禅师展示了他编撰的《金刚经》,并希望诗人能够将这部经书刊刻下来传播给世人。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个愿望没有实现。最近,这位院长(即僧人)用优美的诗句回应了诗人的请求,表示愿意承担这次刊刻经书的责任。

第二句: 五十堕醉梦,不知经论律
翻译与注释: 这里的“堕”意味着迷失、忘记。整句话的意思是说,诗人在五十岁时,曾经迷失在一个深深的梦境中,对经论和律法一无所知。

第三句: 一从读金刚,稍开云雾匿
翻译与注释: 这句话表明,自从诗人开始阅读《金刚经》以后,他逐渐打开了心中的迷雾,看清了其中的真谛。

第四句: 深沉百尺低,垂绠汲使出
翻译与注释: 这是一句比喻,意思是说,《金刚经》的深度如同百尺深井,只有通过努力汲取才能显现出来。

第五句: 游子久离乡,于焉返家室
翻译与注释: 诗人将自己比作一名离开家乡的游子,现在终于有机会返回自己的家园。

第六句: 既归翻自痛,精进力己绌
翻译与注释: 回到家乡后,诗人感到内心痛苦,因为他知道自己的生活状态并不理想。

第七句: 欲除人我相,两敌劲无匹
翻译与注释: 诗人想要消除人们之间的分别心(人我相),但他知道这样做会面临巨大的困难,因为双方都很强大。

第八句: 又为义疏误,孰与更张瑟
翻译与注释: 这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未能完成这项工作(义疏)的遗憾。他认为自己不如继续演奏古琴,以此来表达他的歉意。

第九句: 晚遇马迹师,贝多示真实
翻译与注释: 这里提到了一个名叫马迹的僧人,他是佛陀的真实化身(贝多)。这是诗人对佛的理解。

第十句: 微诠警后悟,妙解证前失
翻译与注释: 这句话强调了佛教教义的重要性,即微小的启示可以引起深刻的觉悟,而精妙的解释可以证明先前的错误。

第十一句: 俗昧知者希,我衰天所骘
翻译与注释: 这两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智慧不足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天命的接受。

第十二句: 誓将广流布,期不虚纂述
翻译与注释: 诗人发誓要将这部经书广泛传播,以确保它的价值不会丢失。

第十三句: 先生一见之,析义岂待质
翻译与注释: 这是对上文“誓将广流布,期不虚纂述”的解释,强调学者需要深入理解经文的含义。

第十四句: 执疑两破碎,决若鱼去乙
翻译与注释: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自己之前疑虑的解答,就像鱼儿离开了水一样。

第十五句: 诗来盛称扬,方便皎慧日
翻译与注释: 诗人的诗才被赞扬,这正如同明亮的太阳照耀着大地。

第十六句: 黑蚁二万言,卷之仅盈帙
翻译与注释: 这是形容经文内容的丰富和庞大,即使一卷书也只能容纳其中的一部分。

**第十七句:护持付龙象,普度及蚁虱
翻译与注释: 这里提到佛陀(龙象)将这部经书交付给弟子们(蚁虱),让他们广泛传播。

**第十八句:开雕指顾成,功德亦易卒
翻译与注释: 雕刻佛像的动作只需片刻时间就完成了,但是功德却是长久的。

**第十九句:檀那视积累,幸以铢两率
翻译与注释: 这里的“檀那”是指施主,他们应该根据积累的善行来衡量功德的大小。

**第二十句:恒河计沙数,百亿生于一
翻译与注释: 恒河中的沙子数量相当于百亿,这强调了佛陀的无边无际的伟大。

**第二十一句:庶将拟楞严,胜授房融笔
翻译与注释: 这里用“楞严”来比喻佛法的广大无边,而“房融”则是用来对比的另一位高僧。诗人希望自己能够超越这些前辈,传播佛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