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行示以俭,变化需渐渍。
必若釐蠹豪,先须扶善类。
弊当去太甚,利或兴以次。
洵知鸾凤仁,远胜鹰隼鸷。
公馀惬雅尚,山水领幽致。
开閤挹清虚,褰帷纳空翠。
澄泓千万顷,高下三百寺。
日为湖上游,原不废填委。
吟𢋫白苏什,手续欧梅记。
宁待报最期,伫看玺书赐。

【注释】

①张𥙿斋郎中:指张𥙿。张𥙿,字子高,号东山居士,北宋时宰相张知白之孙。曾出仕为开封府推官,后隐居于杭州西湖之滨。②公行示以俭:即公开宣布要节俭。③变化需渐渍:变化需要逐渐浸润,才能达到目的。④厘蠹豪:清除蠹害。⑤善类:好的同类,这里指贤者、仁人。⑥弊当去太甚:弊病应当去除得恰到好处。⑦利或兴以次:利益应当循序渐进。⑧洵知鸾凤仁:真正知道鸾凤一样的仁德。⑨远胜鹰隼鸷:远远胜过凶猛的鹰和隼。⑩公馀惬雅尚:闲暇之余,心情愉快。⑪领幽致:领略山水的幽妙情趣。⑫开阁挹清虚:推开窗户来领略清幽空寂的境界。⑬褰帷纳空翠:揭开帷幕,让翠绿的山林进入视野。⑭澄泓千万顷:湖水清明清澈,浩淼无边。⑮三百寺:指杭州灵隐寺等三百座寺庙。⑯填委:堆积垃圾。⑰吟𢋁:咏歌抒怀。⑱白苏什:《东坡志林》的别称。⑲手续欧梅记:按《东坡志林》和《梅花喜神谱》的记述来吟咏。⑳宁待报最期:宁可等待考核最好的时机。㉑伫看玺书赐:期待着朝廷下达嘉奖令。

【赏析】

本诗写诗人与友人张𥙿斋告别的情景。全篇用赋体,先写送别,再写留别,并加以议论,最后以希望对方得到嘉奖作结。

首联开门见山地表明自己的态度:“公行示以俭,变化需渐渍。”这两句是全诗的关键句,它概括地表达了全诗的思想内容。“公行”二字,表明诗人与朋友告别是在公开场合进行的;“示以俭”,表明诗人在告别时公开宣布自己要节俭,不浪费国家财产,这是对当时官场腐败风气的一种批评;“变化需渐渍”一句,既表明了要使国家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必须逐步实施改革,又表达了自己的这种思想观点。这一联,一气呵成,语言流畅,含义深厚。

颔联两句,是对上述观点的具体展开。“必若釐蠹豪,先须扶善类”。这两句是全诗的第二关键句,它承接上联而来,进一步阐明了自己的观点:只有清除腐败,扶持善类,才能逐步实现改革,才能达到国家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的目的。这里的“釐蠹豪”是指那些危害国家的人,“扶善类”则是指扶持好人。

颈联两联紧承颔联之意,进一步说明改革的必要性。“弊当去太甚”,是说弊端应当去除得恰到好处,不能操之过急,否则会适得其反。“利或兴以次”,是说利益应当循序渐进,不能急躁行事。这两句是全诗的第三关键句,表明了作者主张采取渐进的改革措施的思想。

尾联两联是全诗的最后一环。“洵知鸾凤仁”两句是说真正懂得仁义的人,一定会远胜过凶猛的鹰和隼。“公馀惬雅尚”,意思是在闲暇之余,心情愉快,可以领略山水的幽美情趣。“开閤挹清虚”两句是说推开窗扉来领略清幽空寂的境界,揭开帐幔让青山绿水进入视野。“澄泓千万顷”,“高下三百寺”,描绘了湖光山色的壮美景色。“日为湖上游”,意思是每天从湖上来游赏,“原不废填委”,意思是决不会因游玩而耽误政事。这两句是全诗最后一联,也是全诗的第四关键句。通过描写诗人游览西湖的闲情逸趣,表现了他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关心国家大事,不忘政事的心情。

末联“吟𢋁白苏什,手续欧梅记”,是诗人的自谦之词,意谓不如古人那样有才华,只好学习古人的诗文。“宁待报最期”,则是说自己只能等待考核的结果,而不是急于求功。“伫看玺书赐”,意思是期盼朝廷下达嘉奖令。

这首诗在写作手法上,运用了赋体诗常用的铺叙、议论、抒情等手法,语言清新明快、形象鲜明,意境优美深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