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燕将来巢,经营尚犹豫。
窥檐时下上,入室互翔翥。
初如择所依,终乃讫不去。
乌衣亦可托,宁免漂摇虑。
旧年堂上宾,风雨今焉如。
浮尘寓天地,孰者为去住。
始知鹏鴳游,未到逍遥处。
区区挍大小,叛道吾窃惧。
【注释】
双燕将来巢,经营尚犹豫。窥檐时下上,入室互翔翥。初如择所依,终乃讫不去。乌衣亦可托,宁免漂摇虑。
旧年堂上宾,风雨今焉如。浮尘寓天地,孰者为去住?始知鹏鴳游,未到逍遥处。区区挍大小,叛道吾窃惧。
【赏析】
此诗借燕巢小楼、飘泊流离的生活,抒发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情绪和避世的志向。《杂诗》十一首之五是组诗中的第五首,“不拟其体”,即不拟其题,与前面七首不同。前七首写诗人与陶渊明交往的情况,表现了对陶渊明生活情趣的倾慕之情,并流露出一种避世的思想感情;而最后这一篇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表现出诗人在黑暗社会里无法实现自己的志向,只好寄情山水,以求得解脱的矛盾心情。
全诗从燕子筑巢开始,写诗人对燕子筑巢生活的赞美和羡慕,然后写到燕子筑巢之后的种种情况,其中既有赞美又有不满,最后归结到自己的处境:虽然也像燕子一样有归宿,但是终究不能像燕子那样自由自在,只能漂泊不定。这首诗以燕子喻人,通过燕子筑巢后的种种情况,来反映诗人自己的生活处境。
开头两句:“双燕将来巢,经营尚犹豫。”燕子将要筑巢的时候,还要犹豫一下。燕子筑巢要经过选择,不是随便一个角落都可以筑巢的。这里用燕子筑巢来比喻诗人的生活态度。诗人对陶渊明的人格十分仰慕,所以对陶渊明的生活也十分向往。诗人希望像陶渊明那样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过上悠闲安逸的日子。
第三句:“窥檐时下上,入室互翔翥。”燕子在筑好巢以后,常常在屋檐上面飞来飞去找栖息的地方。燕子在筑好巢以后,还不断地来回飞翔,寻找最好的栖息地方,这又暗示了诗人自己的处境。
第四句:“初如择所依,终乃讫不去。”燕子筑好巢以后,总是选择一个最好的地方作为栖息地,最后终于没有离开。诗人希望自己能够像燕子一样有一个理想的栖息地。
第五句:“乌衣亦可托,宁免漂摇虑?”既然可以像燕子一样找一个理想的栖息地,那么诗人还是可以安心居住下来的。不过诗人还是有点担心,因为自己的处境并不比燕子好多少。
第六句:“旧年堂上宾,风雨今焉如?”过去曾经做过官,现在就像堂上的宾客一样,被风风雨雨包围着,过着飘泊不定的生活。
第七句:“浮尘寓天地,孰者为去住?”天地之间充满了尘埃,谁又能确定自己究竟是该留下还是该离去呢?
第八句:“始知鹏鴳游,未到逍遥处。”只有懂得像庄子那样逍遥无羁的人,才能理解自己的处境。诗人说自己还没有到逍遥游的境界,因此还不能摆脱眼前的困境。
第九句:“区区挍大小,叛道吾窃惧。”自己只是区区之人,哪里敢同大人物相比呢!诗人说自己虽然有些才华,但还是不敢背叛世俗之道,因此自己还是非常忧虑的。
这首诗是组诗中的第五首,诗人通过燕子筑巢来比喻自己的生活态度,表达自己对现实的不满以及追求理想生活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