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笋仙掌峰,入望初联绵。
两崖谺然豁,一瀑垂蜿蜒。
不从仙翁指间出,却穿左胁下赴六曲为奔川。
行人衣沾芒屩滑,拄杖直上孤云巅。
崎岖丘前石径转,胡麻小涧当桥边。
寻源初自稻田发,三里五里断复连。
浅处生菖蒲,深处得种菱与莲。
千年老蟾蜍,爬沙亦顽仙。
仰天噏其舌,喷水一窍清而圆。
始知山前雷轰炮激千丈瀑布水,即是山背涓涓泉。
匏樽便向道人借,我懒欲住清凉天。

【注释】

接笋:指山崖。仙掌峰:指仙掌山。入望:远眺。两崖:山的两旁。谺然:形容山势陡峭。豁:开阔。一瀑垂蜿蜒:一条瀑布像一条线一样弯曲下垂。不从:不在。仙翁:指仙人。六曲:六条曲折的路。行人:过路的人。衣沾芒屩滑:衣服被水湿了,脚也湿了。拄杖:手杖。直上:一直向上爬。孤云巅:孤立的云层之上。崎岖:高低不平,不平坦。丘前:山的前面。石径:石头铺成的小路。胡麻小涧:胡麻树的小溪。寻源:寻找水源。稻田发:稻田里生长着稻子。三里五里断复连:三里五里地又连接起来。浅处生菖蒲,深处得种菱与莲:水浅的地方生长着菖蒲,水深的地方可以种植菱角和莲藕。千年老蟾蜍,爬沙亦顽仙:千年的老蟾蜍在沙子里爬行,也显得顽强。仰天噏其舌,喷水一窍清而圆:仰头吐出舌头,水珠喷出,像是一个孔道清晰圆形的洞。始知:才知道。山前雷轰炮激千丈瀑布水,即是山背涓涓泉:才知道前面的大瀑布是山后细小泉水汇合而成。匏樽便向道人借,我懒欲住清凉天:手捧葫芦酒壶向道士讨要,我懒得住在凉爽的山顶。

译文:

仙掌峰下的瀑布好像仙人的手指一样,远远望去它好像连绵不断的山岭。

山两边峭壁高耸,一道瀑布就像线一样弯弯曲曲地下垂下来。

不是从神仙指点的地方飞流出来的泉水,而是穿过左边的胁下奔向六个曲折的山谷去。

过路的人的衣服被溅起的水花打湿了,手杖直直地指向天空。

崎岖不平的山前有一条石路转来转去,胡麻树旁边有小溪流淌着水。

寻找源头,原来它从稻田里发源,三里五里又连接起来。

水浅的地方长着菖蒲草,水中很深的地方可以种上菱角和莲藕。

千年的老蟾蜍,在沙子里爬行也显得十分顽强。

仰头吐着舌头,水珠喷出,像是一个孔道清晰圆形的洞。

才知道前面的大瀑布是山后细小泉水汇合而成。

手捧葫芦酒壶向道士讨要,我懒得住在凉爽的山顶。

赏析:

此诗描写仙掌峰瀑布的壮观景象。诗人先写瀑布从山崖飞泻而下,然后写到瀑布分成多条,再写瀑布从左侧流下,最后写瀑布从左侧流入山中消失不见。诗人对瀑布作了生动的描绘,并赋予瀑布以生命,让读者仿佛看到瀑布的形态、气势和动态。

首句“接笋仙掌峰”,即说仙掌山如同一座巨大的笋尖直插云霄。次句“初联绵”,则说明山峰巍峨高峻,层层叠叠,宛如一幅巨大的屏风。第三句“两崖谺然豁”写两山如门一般敞开,第四句“一瀑垂蜿蜒”写瀑布如丝带般垂落而下。“不从”“却穿”“直上”等词用得极为传神,既写出了瀑布的奇特之处,又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赞叹之情。

第五句“行人衣沾芒屩滑,拄杖直上孤云巅”,写诗人自己登山的情景。诗人身着破旧的衣服,脚穿芒鞋,手拿拐杖一步一步攀爬上山巅。“孤云巅”三字,既写出了诗人攀登的艰难,又突出了诗人不畏艰险,敢于攀登的精神。

第六句“崎岖丘前石径转,胡麻小涧当桥边”,是说山路崎岖不平,石径弯曲,胡麻树旁还有一条小溪。这一句虽然只写了景物,但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第七、八两句“寻源初自稻田发,三里五里断复连”,写诗人沿着溪水寻找水源,发现水源原来是稻田里的水流出来的。这一发现,为诗人进一步观察自然提供了条件。

第九句“浅处生菖蒲,深处得种菱与莲”,是说水浅的地方生长着菖蒲,水深的地方可以种菱角和莲藕。第十句“千年老蟾蜍,爬沙亦顽仙”,写千年的老蟾蜍在沙子里爬行,也显得十分顽强。第十一句“仰天噏其舌,喷水一窍清而圆”,是说仰头吐出舌头,水珠喷出,像是一个孔道清晰圆形的洞。第十二句“始知山前雷轰炮激千丈瀑布水,即是山背涓涓泉”,是说才知道前面的大瀑布是山后细小泉水汇合而成。

第十三句“手捧葫芦酒壶向道士讨要”,是说诗人想喝一口葫芦酒解渴。第十四句“我懒欲住清凉天”,是说因为懒得住在这里,所以诗人想住到山顶上去。诗人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写出了仙掌峰瀑布的美丽壮观以及自己对自然的热爱之情。整首诗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让人读后仿佛置身于那美丽的仙境之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