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阿城东谷城趾,传是仙家旧乡里。
圯桥老叟果何人,能致留侯跪进履。
兵书一卷既不传,事往无徵正在此。
秦皇凶暴蔑贤圣,偶语诗书皆弃市。
布衣起自泗上亭,溲溺儒冠固其理。
此非可以正道说,诡托阴符自兹始。
竟参帷幄佐奇谋,蹑足时时还附耳。
大蛇中断群雄灭,走狗旋烹旧臣死。
舞阳活自女媭偷,萧相生遭狱吏耻。
子房远祸盖有道,直视侯封同敝屣。
神仙之说诚渺茫,有托而逃斯隐矣。
陋儒读书寡深识,异事人人徵太史。
后来竞指黄石公,当日原无赤松子。
我为此语岂好奇,石若有知呼可起。
【注释】
谷城山:指汉高祖刘邦的故乡沛县(今属江苏)。
东阿城:指汉高祖刘邦的故乡邑东阿。
圯桥:在今河南灵宝县西南,因有黄石公授张良《太公兵法》的故事而得名。
留侯:即张良,字子房,汉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
兵书一卷:相传张良受黄石公所授《太公兵法》。
阴符:即《太公兵法》,为道家兵书。
参帷幄:即辅佐汉高祖刘邦。
蹑足附耳:形容张良善于献计献策,常在刘邦身边密谋策划。
女媭偷:指项羽的姐姐项夫人。
萧相生:即萧何,汉初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走狗旋烹旧臣死:指刘邦消灭项羽后,诛杀其旧臣。
舞阳活自女媭偷:指刘邦从项夫人那里获得兵书,从而起兵反楚。
萧相生遭狱吏耻:指刘邦任相国时,被刘邦陷害入狱,后被赦免。
子房远祸盖有道:指张良能避开灾祸。
直视侯封同敝屣:指张良能看轻功名富贵,不贪恋权位。
神仙之说诚渺茫:指神仙之事是虚无缥缈的。
陋儒读书寡深识:指平庸浅薄的读书人见识短浅。
异事人人徵太史:指人们常引用各种奇异的事情作为佐证。
后来竞指黄石公,当日原无赤松子:意谓人们常常把黄石公误认为是赤松子,而黄石公与赤松子是不同的人。
【赏析】
这首诗以问答的形式,叙述张良辅佐汉高祖刘邦建立大业的历史过程,揭露了刘邦的暴戾、奸诈和残酷。诗人借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抒发了对封建统治者的不满和对人民遭受苦难的同情。
开头两句“东阿城东谷城趾,传是仙家旧乡里”,点明张良的出生地——山东东阿县,并说这里曾是仙人居住的地方,张良就是从这块地方出来的。这是对张良的先世背景所作的概括性介绍。
三、四句:“圯桥老叟果何人,能致留侯跪进履。”写黄石公给张良传授《太公兵法》的事。“跪进履”三字,写出张良拜师时的谦逊恭敬之态;也表明他能够听从师傅的话,认真钻研《太公兵法》。
五、六句:“兵书一卷既不传,事往无徵正在此。”“事往无徵”是说张良受教于黄石公的事已过去很久,后人无法证实这件事的真实性。这一句诗,既说明张良受黄石公指教的经过,也为下文进一步描写张良的性格作了铺垫。
七、八句:“秦皇凶暴蔑贤圣,偶语诗书皆弃市。”“秦皇”是秦始皇赢政,“凶暴”是他残暴无情的特点,“妄言诗书”是指他焚书坑儒的行为。“弃市”是古代的一种酷刑,将犯人处以斩首示众的极刑。“偶语”是说有人偶然议论诗书,而“诗书”是指儒家经典的总称。这两句诗,既指出了秦始皇专横暴虐、蔑视人才的罪恶行径,又暗示了张良之所以能成为一代英才的原因所在。
九、十句:“布衣起自泗上亭,溲溺儒冠固其理。”“布衣”是平民百姓的意思,“泗上亭”是指泗水之滨的亭台。“溲溺儒冠”是说张良曾是一个平民出身的读书人,穿着破旧的衣服,头戴儒生的帽子。但张良不甘于平庸,决心奋发图强,所以“固其理”是说他这样做是正确的。这两句诗既表现了张良的出身,又说明了他立志成才的决心。
十一至十二句:“此非可以正道说,诡托阴符自兹始。”“正道”是儒家提倡的正确道德准则和为人处事的原则;“诡托阴符”是说张良假托阴符神书来迷惑别人。“此非”二字,否定的是张良假托阴符神书的做法。这两句诗既揭示了张良诡托阴符神书的真实目的,也表明他对这种欺骗行为的鄙视态度。
十三至十四句:“竟参帷幄佐奇谋,蹑足时时还附耳。”“帷幄”指军帐,“奇谋”指出奇制胜的计谋,“蹑足”即踮着脚,形容张良常在刘邦身边密谋策划。“时时”表示次数频繁。“附耳”即贴着耳朵说话,表示张良经常向刘邦汇报机密情况。这两句诗既描写了张良出谋划策的勤勉和机敏,又表明他忠于刘氏政权的态度。
十五句:“大蛇中断群雄灭,走狗旋烹旧臣死。”“大蛇中断”比喻刘邦消灭了所有敌对势力;“走狗旋烹”比喻刘邦杀死了许多反对他的大臣。“旧臣”指那些反对刘邦的大臣。这两句诗既表明刘邦消灭敌对势力、巩固统治的事实,又揭露了刘邦滥杀无辜、残害忠良的罪行。
十六至十八句:“舞阳活自女媭偷,萧相生遭狱吏耻。子房远祸盖有道,直视侯封同敝屣。”“舞阳”是地名,在今河南南阳西;“女媭偷”是说项羽的姐姐项夫人。“萧相生”是说萧何;“狱吏”指汉高祖刘邦手下的执法官。“弊屣”是古人穿的鞋,用来形容贫贱者的鞋子。这几句诗描绘了项羽、韩信等一些功臣被刘邦所杀害的情景。这些功臣或因谋反而被杀,或因失宠而被处死。这几句诗既反映了刘邦滥杀功臣的残暴行为,也表现出张良对这些人的同情和惋惜心情。
十九、二十句:“神仙之说诚渺茫,有托而逃斯隐矣。”意思是说:神仙之事是虚无缥缈的空想,那些寄身仙境的人不过是借神仙之名来逃避现实罢了。这两句话既表达了诗人对神仙之说的怀疑和否定,也表明了他追求真理、蔑视迷信的坚定立场。
二十一至二十二句:“陋儒读书寡深识,异事人人徵太史。”意思是说:庸俗的书呆子见识浅薄,他们往往喜欢援引一些奇闻轶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而当人们遇到一些奇怪的事情时,就常常引用史书上的记载作为证据。这两句话既批判了庸俗的书呆子的思想行为,也指出了人们在研究问题时容易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
二十三、二十四句:“后来竞指黄石公,当日原无赤松子。”“竞指黄石公”是指人们常常把黄石公误认为是赤松子;“当日原无赤松子”是说黄石公和赤松子其实是两个不同的人。这两句话既揭示了人们对黄石公和赤松子的混淆现象,也表现了诗人对这种错误的纠正精神。
二十五、二十六句:“我为此语岂好奇,石若有知呼可起。”“我为此语”是指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岂好奇”是说我并不是为了好奇才提出这个问题;“石若有知呼可起”是指如果石头真的有知觉的话,它也会对我发出呼唤,让我起来继续努力。这几句诗既表现了诗人对这个问题的严肃认真态度,也表明他坚信只要努力就能成功的信念。
【评解】
这首诗通过描写张良帮助刘邦建立大业的历史事迹,深刻揭露了刘邦的残暴、奸诈和冷酷,歌颂了张良机智勇敢、忠诚正直的优秀品质。全诗语言简练流畅,结构严谨完整,层次分明有序,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