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天忽高,山寒云不附。
峰峰带晴雪,远近毕呈露。
马蹄碎琼田,蛇尾曳丝路。
草枯烧不尽,白者疑㐲兔。
饥鹰下攫之,注目始知误。
紏然𡾼身上,却立槎枒树。
树更僵于人,咆哮风正怒。
何处问旗亭,冲寒背城去。
雪后蒙阴道中
译文:雪后的山道,被厚厚的雪覆盖着。
注释:蒙阴,即指雪覆盖了山路。
赏析:诗人在雪后踏上山道的瞬间,便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宁静。大雪覆盖了山道,使得原本崎岖不平的山路变得平坦而光滑。诗人沿着这条新铺就的雪路前行,心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
日出天忽高,山寒云不附
译文:太阳刚刚升起,天空突然放晴,但高山上的云雾并没有随之散去。
注释:忽高,即指太阳刚刚升起。
赏析:诗人站在山顶上,望着天空逐渐放晴的景象。虽然高山上的云雾并没有散去,但阳光穿透了云层,洒在大地上,给整个山林带来了生机和活力。这美丽的景色让诗人不禁感慨大自然的神奇和伟大。
峰峰带晴雪,远近毕呈露
译文:山峰连绵起伏,山上覆盖着一层薄薄的雪。远处的景物逐渐清晰,一切都呈现出来。
注释:峰峰,即指山峰连绵起伏。带晴雪,即指山上覆盖着一层薄薄的雪。远近毕呈露,即指远处的景物逐渐清晰,一切都呈现出来。
赏析:诗人继续向前行走,来到了一处开阔的地方。这里的风景更加迷人,远处的山峰、树木都清晰地展现在眼前。阳光透过云层洒在大地上,给整个山林带来了光明和温暖。这美丽的景色让诗人不禁陶醉其中,流连忘返。
马蹄碎琼田,蛇尾曳丝路
译文:马匹踏过雪地,发出清脆的声音;蛇形的道路弯曲曲折。
注释:碎琼田,即指马蹄踏过雪地时发出的声音像碎玉一样清脆悦耳。曳丝路,即指道路弯曲曲折,如同丝线一般柔软。
赏析:诗人继续向前行走,来到了一片宽阔的平原上。这里的景色更加迷人,马匹踏过雪地时发出的声音清脆悦耳,仿佛是一首美妙的歌曲。同时,道路也显得格外曲折,像是一条蜿蜒的丝线。诗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同时也感受到了自己的渺小和无助。
草枯烧不尽,白者疑㐲兔
译文:草地上枯萎的草烧不尽,那些白色的部分让人联想到兔子。
注释:烧不尽,即指枯萎的草无法完全燃烧掉。疑㐲兔,即指那些白色的部分让人联想到兔子。
赏析:诗人继续观察这片草地,发现尽管已经过去了很长时间,但草地依然保持绿色,只有一些枯萎的草无法完全燃烧掉。这些枯萎的草部分呈现出白色,让人联想到了兔子。这种对比让人感到既惋惜又无奈,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停滞了。
饥鹰下攫之,注目始知误
译文:饥饿的鹰扑下来抓取食物,直到我抬头看才恍然大悟。
注释:下攫之,即指饥饿的鹰扑下来抓取食物。注目始知误,即指直到我抬头看才恍然大悟。
赏析:诗人继续观察这片草地,看到一只饥饿的鹰正在扑向一只兔子。他抬头一看,才发现自己之前并没有注意到这一幕。这让他感到有些惊讶和困惑,因为之前他一直以为自己能够轻松应对这种情况。然而现在他意识到了自己的失误和天真,不禁感到有些羞愧和自责。
紏然𡾼身上,却立槎枒树
译文:身体被紏然𡾼缠住,只好站在一棵槎枒树上躲避。
注释:紏然𡾼,即指被缠绕的藤蔓。槎枒树,即指一棵树干扭曲的树木。
赏析:诗人继续观察这片草地,发现一只饥饿的鹰正在扑向他。他抬头一看,发现自己已经被紏然𡾼缠住了身体。他只能无奈地站在一棵槎枒树上躲避。这种困境让他感到无助和挣扎,同时也让他更加珍惜眼前的美景和和平的生活。
树更僵于人,咆哮风正怒
译文:树木更加坚韧,人却在风中挣扎,咆哮的风正猛烈。
注释:僵于人,即指树木更加坚韧,人却在风中挣扎。咆哮风正怒,即指咆哮的风正猛烈。
赏析:诗人继续观察这片草地和树林,发现树木在狂风中显得更加坚韧,而人们却在风中挣扎不已。这种对比让人感到既震撼又无奈,仿佛整个世界都在与风作斗争。风的咆哮声也愈发激烈,仿佛要将一切吞噬殆尽。
何处问旗亭,冲寒背城去
译文:哪里去找一个酒楼?冒着严寒背城而去。
注释:问旗亭,即寻找一个可以喝酒聊天的地方。冲寒背城去,即冒着严寒背着城池离去。
赏析:诗人继续观察这片草地和树林,发现他们决定在这里休息一会儿。他们找了一个相对安全的地方搭建了一个简易帐篷,准备在这里度过寒冷的夜晚。然而他们知道第二天就要继续前行了,于是他们决定在这里等待天亮再出发。
这首诗通过描绘雪后山道的美丽景色和自己在路上的经历,展现了大自然的壮美和人生的无常。诗人在诗中运用了许多形象生动的词语来形容自然景观和动物行为,使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诗中的情景和情感。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提醒人们在欣赏大自然的同时也要珍惜生命、关爱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