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置酒城西南,携我晚登百尺岚。
大观亭在乔木杪,鹊巢近槛俯可掸。
短墙截断万家井,惟见远景浮青蓝。
海门一关三百里,白马南下无停骖。
南江势与中江合,一折𣾀作蛟龙潭。
孤亭如山撼不动,影入明镜光泓涵。
舟人水鸟互出没,去者两两来三三。
夕阳欲沈沙岸树,疏磬忽报邻僧庵。
主呼痛饮客径散,要令耳目留清酣。
佐衡置酒大观亭,招同损持兰坡志邺分韵得岚字
【注释】:佐衡,即王佐衡。佐衡置酒,指王佐衡设酒宴招待友人。兰坡志邺分韵,即王佐衡在《兰坡志》中分韵赋诗。岚字,即山间云雾缭绕的样子。
【赏析】:此诗为诗人在大观亭与好友王佐衡等饮酒作诗的记录。从诗的内容来看,这是一次文人雅集,诗人与朋友们畅饮、游赏,吟诗作乐的活动。全诗通过写景抒怀,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和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
第二联是描写大观亭周围的景色。诗人登上大观亭,远眺四周,只见层层叠叠的山峰之间,云雾缭绕,如同仙境一般。这种景象让诗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魅力无穷无尽。
第三联则进一步描绘了大观亭周边的环境。诗人看到一座短墙将众多人家分隔开来,而远方的景物却仿佛近在眼前,让人心生向往之情。这种景色让人感到宁静而美好,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之中。
第四联则是对大观亭周围地理地貌的具体描述。诗人指出大观亭位于乔木之上,而鹊巢则靠近栏杆,使人能够俯身掸去尘埃。这种描写既形象地展示了大观亭的地理位置和建筑特点,又为读者提供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第五联则是对大观亭周边自然景观的赞美。海门关位于远处,有三百里之遥,而白马寺则南下无停歇之处。这里的山势高耸入云,给人一种壮丽之感。而百尺岚则形容山峰之高,令人望而生畏。
第六联则是对大观亭周边地理地貌的具体描述。南江与中江汇合,形成了一道美丽的峡谷;而一折𣾀便化作蛟龙潭,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这一联诗不仅描绘了大观亭周围的山川景色,更表达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第七联则是对大观亭周边环境氛围的描绘。孤亭如山般坚固,屹立不倒;而明镜般的湖光倒映着周围的景色,使得整个场景更加生动活泼。这种描写不仅让人感受到了诗人对于自然的热爱之情,也让人感受到了诗歌中所蕴含的浓厚情感。
第八联则是对大观亭周边环境的描绘。舟人与水鸟相互出入,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而夕阳西下之时,疏磬忽报邻僧庵,更是增添了一份寂静的氛围。这一联诗不仅描绘了大观亭周边的自然环境,更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情趣的追求和对自然美的独特感受。
第九联则是对大观亭周边环境的描绘。夕阳西下,沙岸树影摇曳生姿;而疏磬忽报邻僧庵,则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而祥和的气氛。这一联诗不仅描绘了大观亭周边的自然景色,更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的感悟和思考。
第十联则是对大观亭周边环境的描绘。主呼痛饮客径散,要令耳目留清酣。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与朋友相聚的喜悦和对友谊的珍视之情。同时,这也体现了诗人对于人生态度的一种积极追求——在享受生活的同时,也要追求心灵的充实和满足。
整首诗通过对大观亭及其周边环境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之美的热爱、对人生经历的思考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