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人处末流,德器务广大。
先生得此意,名不党籍挂。
庸夫取同尘,君子重远害。
偶然出从政,初不计殿最。
曾为兹邑长,治道去其太。
岂必赫赫名,当前互惊怪。
到今有馀慕,俎豆礼无杀。
我来谒公祠,下马肃瞻拜。
题诗警俗吏,似为求名戒。
不见道旁碑,去官碑辄坏。
【注释】
永城县:在今河南省。陈太丘祠:指陈寔的祠堂,他在东汉末年做过太守。贤人:指陈寔自己。得此意:意思是陈寔认为一个人即使没有显赫的官位,只要有好的德性,也能名传后世。庸夫:平庸无德的人。取同尘:混同于尘土之中,比喻庸人随俗沉沦。君子:指有道德修养的人。重远害:重视远离祸害。偶然出从政:偶尔出来做官。初不计殿最:开始时不计较政绩优劣。曾为兹邑长:曾经担任过这个县城的长(县长)。去其太:去除过分的行为。岂必赫赫名:难道一定要有显赫的名字吗?当前互惊怪:当时人们互相惊叹惊异。到今:到现在。有余慕:还有很多仰慕他的人。俎豆礼无杀:祭祀用的牲肉蔬菜等祭品都很丰富。题诗警俗吏,似为求名戒:在祠堂墙壁上题写了诗句,警告那些当官的人,不要只图个人功名利禄。不见道旁碑,去官碑辄坏:曾经看到过路边立有一块石碑,但陈寔罢官后那块石碑就倒了。
【赏析】
《谒陈太丘祠》是作者对陈寔祠堂的一篇祭文,表达了对他的敬仰之情。文章开篇点明陈公之墓位于永城,以地点来起兴,既交代了墓地所在,又表明了作者此次前来的目的,即拜谒先贤陈寔的祠堂,抒发自己的敬意和缅怀之情。
文章中间部分,通过对陈公生前事迹的描写,表现了他对贤人的敬重之情,同时揭示了陈公之所以能够名垂青史的原因,即他的品德和才能。文章最后,通过写自己在祠堂墙壁上题写了诗句,告诫世人不要只顾个人的功名利禄,而要注重德行修养,这表达了作者对于陈公的敬仰之情,也寄托了自己对于人生价值的追求。
整篇文章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既有对陈公的赞誉,也有对于世人行为的批评,既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感慨,也体现了他的人生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