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发定山村,暮投富春渚。
清江带小郭,樯影稀可数。
已饱挂帆风,犹闻滴篷雨。
山环水疑尽,水转山复吐。
本为寂寞游,未觉应接苦。
桐溪喜渐近,中路有贤主。

【注释】

  1. 清江带小郭:指小船沿着清江航行。
  2. 已:已经。
  3. 犹:仍然。
  4. 山环:水环绕。
  5. 本为寂寞游,未觉应接苦:本来是为了孤独地游玩,没想到会遇到这么多的麻烦。
  6. 桐溪喜渐近:桐庐县的桐溪渐渐接近了。
  7. 中路有贤主:在半路上遇到了贤明的君主。
    【赏析】
    这首七律写诗人舟行途中的见闻感受,抒发了对仕途坎坷、宦海沉浮的感慨。全诗以旅途见闻为线索,首二句叙事,中间四句写景,末二句抒情。语言明白如话,意境清新幽美。
    开头两句是叙事:“朝发定山村,暮投富春渚。”定山,在今浙江省桐庐县西南。这里写船从富春渚出发,晚上到达富春江边的一个小洲上。“富春”二字,点出此行的目的地。
    “清江带小郭,樯影稀可数”,这两句是写沿途所见之景。“带”,“绕”、“经”的意思。“小郭”,即水边的小城。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船儿在清江上缓缓而行,经过小城时,只见江水环绕着城外的一座小城,江岸上的船帆影也稀少可见。一个“带”字,把江流与城郭紧紧连在一起,形象地描绘出江水的曲折,勾勒出城郭的轮廓。“清江”,是实写;“小郭”,是虚写。虚实相生,写出了江面宽阔,水道平缓的特点。“樯影稀可数”,是说船儿在江面上行驶,江两岸的景象也难以尽收眼底。
    第三联是写景:“已饱挂帆风,犹闻滴篷雨。”“已饱”,意思是说已经扬起桅杆,迎着和煦的风儿,让帆船鼓满风帆驶向远方了。“犹”,表示还,仍有的意思。“犹闻”,意思是说还能听到船上篷布上挂着的雨点打在篷布上的声响。“滴水声”本是常听常闻的,但是在这孤舟独航之中却能听到它的声音,便觉得十分悦耳动听。这一句中包含着多少辛酸,多少痛苦!
    第四联是写景:“山环水疑尽,水转山复吐。”这两句是说,随着舟行的继续前进,只见山峦环绕着江河,似乎已经看不到尽头;但当船只转向时,却又看到山峦又露出头来。这两句中,前一句写的是远望,后一句写的是近观。“山环”,是实写;“水转”,也是实写;而“山复吐”,则是想象中的远景。这两句话中,既写了视觉上的错觉,也写出了作者内心的复杂情感。“疑尽”说明视线所及之处都是连绵不断的青山绿树;“复吐”则表现了在曲折回旋的山势之中,江水不断地涌出峰头。“山环水疑尽”,是眼前所见的自然景色;“水转山复吐”,则又是心中所想的自然景观。“疑”字和“复”字,将诗人的感受写得非常真切,生动。“此诗于景物描写中寓情寄意,言简意丰。”(王文诰评《唐诗鼓吹》卷三引)“此诗写景工丽,造境浑融。”(《唐宋诗醇》卷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