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家葫芦山,我家菖蒲港。
山浅游可屐,港狭行碍榜。
塘南十里馀,野色平于掌。
田塍针水足,夹路新苗长。
两夫肩一舆,四足比双桨。
前行忽坐睡,缥眇入无想。
渐闻竹树声,出谷递清响。
到门山亦住,斗室宽且广。
尊卣间图书,目存不暇赏。
主人为指似,一一开疑网。
我老嗜好蠲,因君觉背痒。
兴来乍飞动,偶发难自强。
昏昏灯吐篱,滟滟酒浮盎。
不辞日过从,所愿岁丰穰。
明朝雨决渠,湿气润流磉。
奄观早稻熟,后约赴秋爽。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赏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局部意思来分析。首先弄懂每个句子的意思,再结合全诗内容进行分析,最后用生动流畅的语言把分析的结果表达出来即可。注意要抓关键字、关键句。本题为全诗内容理解类试题,注意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君家葫芦山,我家菖蒲港。”“君家”指自己家,“葫芦”借指小山;“我家”指对方家,“菖蒲”借指小船。
“山浅游可屐,港狭行碍榜。塘南十里馀,野色平于掌。”这几句是写诗人在山间和水边游览所见的景色。
“田塍针水足,夹路新苗长。两夫肩一舆,四足比双桨。前行忽坐睡,缥眇入无想。”这几句是写诗人在田间行走所见的景色。
“到门山亦住,斗室宽且广。尊卣间图书,目存不暇赏。主人为指似,一一开疑网。”这几句是写诗人在朋友家所见到的情景。
“我老嗜好蠲,因君觉背痒。兴来乍飞动,偶发难自强。昏昏灯吐篱,滟滟酒浮盎。”这几句是说诗人因为喜欢和朋友在一起而感到快乐,也因为喜欢和朋友在一起而感到快乐,甚至有时高兴得忘了睡觉。
“不辞日过从,所愿岁丰穰。明朝雨决渠,湿气润流磉。奄观早稻熟,后约赴秋爽。 ”“不辞日过从”即不辞一日多次地来访。
【答案】
译文:
君家的小山,我家的小船。山浅,可以在鞋子上行走,船窄,难以行走。塘南有十里远,景色如同掌心一样平坦。田间的小路像针一样细小,新苗长得非常快。两人抬着一顶轿子走,四个脚像两条船桨。我向前行走忽然坐下就睡着了,恍惚进入一种境界,无法思考。渐听竹子树声,传来远处清响的声音。到了门前山也就停下了,屋子很宽敞。里面陈列着美酒和书籍,我眼睛都看不完。主人给指点着好像开了一个疑网。我年老了嗜好消除了,因为您的缘故而感到背部痒痒。高兴起来忽然振翅飞翔,偶尔振翅飞翔很难坚持住。灯光昏暗,篱笆外传来犬吠声,水面上的酒杯浮动,酒香四溢。不推辞每日来访,只希望能一年丰收。明天下雨后修渠,潮湿的气息润湿了石头。马上可以看见早稻成熟,然后约好一起享受秋天的凉爽。赏析:
这首诗作于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夏初。时作者任徐州通判,与张文潜同在徐郡。诗中描写山水之美以及友人之盛,表达了他对朋友的喜爱之情。
首联“君家葫芦山,我家菖蒲港”,言两家所在之地各有特点,一曰“葫芦山”,一曰“菖蒲港”。葫芦山形似葫芦,多生石壁之上。菖蒲港在徐州东北三十里处。“山浅游可屐,港狭行碍榜”,意思是葫芦山虽矮但可以穿鞋行走,菖蒲港虽窄却难以行走。可见两地环境各异。颔联写山浅可游可履,港狭则难以行步,突出了两地环境的不同。颈联“塘南十里馀,野色平于掌”写诗人在塘南行走所见景色。塘南一带地势低洼,土地肥沃,风景优美。尾联“两夫肩一舆,四足比双桨”写诗人在田间行走所见之景。诗人以形象比喻描绘出劳动人民辛勤劳作的景象:“两夫”指的是两个农民,他们抬着一辆大车;“四足比双桨”则是指四个农民扛着犁耕田,如同划着四根桨的船一样。
中间两联分别写了山和水,表现了山水之美。颈联中“田塍针水足”,写田埂上水流纵横;“夹路新苗长”,写道路两旁新长出的禾苗。尾联“到门山亦住,斗室宽且广”,写来到门前山脚下便停了下来,房子很大很宽敞。
末联“尊卣间图书,目存不暇赏”写诗人在书房所见之景。诗人看到书架上摆满了书卷和器物,他目不暇接地看着。“主人为指似,一一开疑网”写诗人向主人请教书中的疑难问题。“我老嗜好蠲,因君觉背痒”,这是诗人自谦的话,说自己年老体弱,因为和好友聊天而感到身体有些不适。
尾联“兴来乍飞动,偶发难自强”写诗人在和朋友聊天时情绪激昂,兴奋不已。“昏昏灯吐篱,滟滟酒浮盎”则形容室内光线昏暗,灯光从篱笆缝隙中透出;桌上放着一只盛满酒的罐子,酒面上泛着波光。诗人在和朋友聊天时喝了许多酒,显得有点醉意。这两句通过描写诗人饮酒时的情境,进一步表现了他和朋友之间的亲密关系。
最后两联写诗人在朋友家所见到的情景。“我老嗜好蠲,因君觉背痒”,意思是因为我和你在一起聊天,所以感觉身体有些不适。“兴来乍飞动,偶发难自强”,意思是我和你聊天时情绪激昂,兴奋不已;但是偶尔聊着聊着就睡着了,仿佛进入了一种境界,无法控制自己的思维。
全诗通过对山水美景的描述以及和朋友之间的交流,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然风光的喜爱。同时,诗中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场景再现,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与朋友之间深厚的友谊以及他们在山水之间的欢愉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