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僧住山久,不道深山好。
山下每相逢,山中迹如扫。
禅居既寂寂,过客亦草草。
林荒鸟语断,叶落寒气早。
物外识闲情,谁能耐枯槁。

诗句解读

  1. 遍游钤冈岭下诸禅室
  • “遍游”意味着诗人多次游览。
  • “钤冈”可能是指某个具体地名,但具体含义需结合上下文确定。
  • “岭下”通常指山的低洼处或山脚下的地方。
  • “诸禅室”指的是多座寺庙或修行场所。
  1. 山僧住山久
  • 描述山上的僧侣已居住很久。
  1. 不道深山好
  • 表达了对深山之美的无知或缺乏了解。
  1. 山下每相逢
  • 表明诗人常在山脚下与人相遇。
  1. 山中迹如扫
  • 形容山林中的路径或行迹非常干净整洁,好像被清扫过一样。
  1. 禅居既寂寂
  • 描述了和尚住所(禅居)的安静和寂静。
  1. 过客亦草草
  • 指出过往的旅人也很匆忙,态度随意。
  1. 林荒鸟语断
  • 表示林子荒芜,鸟儿的鸣叫也消失了,给人一种孤寂的感觉。
  1. 叶落寒气早
  • 描绘季节的变化,叶子凋落,冬天的气息已经提前到来。
  1. 物外识闲情
  • 在物质世界之外找到了内心的宁静和悠闲。
  1. 谁能耐枯槁
  • 表达了一种哲学思考,即在世事纷扰中保持内心平静的人是难以为继的。

译文

我曾多次游览铃冈岭下的众多寺院。
山中的僧人居住已经很久了,却不知道深山的美。
山下时常有我遇到别人,而山里却很少有人迹。
僧侣们居住的地方既安静又简朴,走过的旅人们也匆匆忙忙。
树林荒芜了,连鸟儿的叫声都听不到了,树叶也已经落下,冷意早到了。
只有在远离尘世的生活中才能感受到真正的闲适之情,谁能抵挡岁月的磨灭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山林生活的深刻感悟和体验。首句直接点题,表达了诗人对铃冈岭下众多寺院的探访。第二句则通过“不道深山好”反映了对深山之美的无知或缺乏了解。接着,诗人描述了他在山下与人的频繁接触以及进入山中后所见的静谧与简朴。最后,他表达了在喧嚣的世界中寻找到的内心闲适之情和对抗时间流逝的决心。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境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