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竹如高人,闲花比静女。
移根入庙市,束缚吾怜汝。
人生属有役,物性便得所。
及此憩茆庵,秋光媚孤旅。
【注释】
摩诃庵:在今浙江省杭州市。修竹,长而直的竹子。高人:指高士、隐者。闲花,盛开着的花朵。比,比喻。移根,移栽。庙市,集市。束缚吾,使不得自由。怜,爱。
【译文】
修长的竹子好像隐居的高士,盛开的花儿就像贞静的姑娘。我移栽这些竹子到集市上去卖,但可惜它们不能自由。人生总是有劳役奔波,而万物的本性就能得到满足。我现在来到这茅草庵中歇息,秋天的景色多么迷人啊!
【赏析】
《西郊杂咏五首》是诗人晚年的作品,其中《其四》为第四首。此诗描写作者移栽修竹和赏秋情事,寄寓了作者对官场的厌倦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摩诃庵”三字点明题旨。摩诃庵,位于杭州西湖西面,相传唐时有一位叫慧理的高僧在此建庵。作者曾于康熙三十一年(1692)重游西湖,写下了这首七绝。
“修竹如高人,闲花比静女。”起句写摩诃庵周围环境。修竹像高人一样挺拔;盛开的鲜花,像贞静的少女一样娇艳。这里,诗人用修竹比高人,以闲花比静女,形象地写出了景物的特点。
“移根入庙市,束缚吾怜汝。”二句写移栽修竹的事,表达了作者对修竹的爱护之心。移栽修竹是为了卖钱谋生,但作者不忍让修竹在集市上卖不出去。他移栽修竹到庙市上去卖,但可惜它不能自由。这两句既反映了作者的无奈之情,又表现了作者爱护修竹、同情弱小的思想感情。
“人生属有役,物性便得所。”二句说人世总有劳役奔波之事,而万物都能顺其自然。这里,诗人运用对比的手法,将人生的劳役和物的自然特性进行对比,从而得出人世总受劳役奔波的结论。这是作者从自己的经历和感受中得到的人生启示,也是他对当时官场生活的感慨。
“及此憩茆庵,秋光媚孤旅。”最后二句写在茆庵休息赏秋景。在这里,诗人用“及此”二字点出题旨,表明他来到这个茆庵是为了休息、赏秋景。这里的“秋光媚孤旅”是全诗的主旨所在。诗人通过欣赏秋光美景,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愁闷情绪。他感叹人生总有劳役奔波之苦,但又无法摆脱这种苦闷;同时他又希望人世间能少一些劳役奔波之事,让一切事物都能顺应自然发展。
这首诗语言朴实无华,却寓意深远,耐人寻味。诗人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了景物特点;同时,又通过对比等手法,深刻地揭示了人生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