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鹳巢古枝,虚廊交冷翠。
凄凉前代冢,传是张常侍。
煌煌元老文,苔蚀仆碑字。
赐域满西山,斯人或无愧。
【注释】
昌运宫:即昌运宫观,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西北,唐玄宗时建。
老鹳:一种水鸟,生活在河流、湖泊和沼泽地区,以鱼虾为食。巢古枝:栖息在古老的树枝上。古枝:指古老的树木。
虚廊:空阔的走廊。冷翠:形容廊下绿苔斑驳,显得清幽寂静。
前代冢:指唐朝皇帝的陵墓。张常侍:张衡的别称,东汉著名科学家、文学家、政治家,有“才高八斗”之誉。
皇文:帝王的文章。元老文:指唐太宗李世民的《帝范》或《帝典》。
煌煌:灿烂辉煌。仆碑字:指唐代书法家欧阳询的《皇甫君碑》,因年代久远而风化严重,字迹模糊不清。
赐域:赏赐的土地。满:充满。斯人:此人,指张常侍。无愧:没有愧疚之心。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诗,通过对昌运宫的描写来抒发诗人对古代贤臣张常侍的敬仰之情。
首句“老鹳巢古枝”,以老鹳的栖息之地——古老的树枝,暗喻张常侍的才华与地位。老鹳作为鸟类,其栖息之地自然是古老而荒凉之地,这与张常侍历经沧桑、饱经风霜的身份相契合。
次句“虚廊交冷翠”,进一步描绘了昌运宫的荒凉景象。虚廊交冷翠,形象地勾勒出昌运宫内廊道纵横交错、绿苔斑驳的景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凄凉的氛围。这种荒凉景象与张常侍的身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得他的形象更加丰满、立体。
第三句“凄凉前代冢”,直接点明昌运宫的历史背景。前代冢,指的是唐朝皇帝的陵墓,这里暗示了昌运宫曾经是皇家禁地。张常侍作为历史上的贤臣,他的事迹被后人传颂,成为了一代佳话。然而,历史的长河中,许多英雄豪杰终将消逝在历史的尘埃之中,成为前代的冢。
诗句“传是张常侍”进一步揭示了昌运宫的历史价值。张常侍作为历史上的名臣,他的事迹被后人铭记,成为后人学习的典范。昌运宫作为张常侍曾经工作过的地方,自然也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尾联“煌煌元老文,苔蚀仆碑字”,则通过赞美元老文和仆碑字来表达对贤臣张常侍的敬仰之情。煌煌元老文,指的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帝范》或《帝典》,这些文献记录了元老们的治国理念和智慧,闪耀着璀璨的光芒。而仆碑字则是指唐代书法家欧阳询的《皇甫君碑》,因其年代久远而风化严重,字迹模糊不清。尽管如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仍然散发出迷人的魅力,让人不禁为之倾倒。
最后一句“赐域满西山,斯人或无愧”,则表达了诗人对张常侍的赞赏之情。赐域满西山,意味着张常侍得到了皇帝的赏识和重用,他在朝堂上的地位无人能及。斯人或无愧,则表明张常侍在为国家和民族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从未有过任何愧疚之心。他始终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这首诗通过对昌运宫的描写来抒发诗人对古代贤臣张常侍的敬仰之情。诗人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将张常侍的事迹、历史文化底蕴以及诗人的情感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历史气息和文化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