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生学术无授受,往往谈天哆衍口。
春华秋实古难兼,气节文章谁不朽。
塘西卓氏本望族,逊国名臣侍郎后。
天教一姓留典型,几辈蝉联起诸叟。
西京箧衍探源委,北宋儒林辨谁某。
煌煌藜火燃太乙,种种琅函发大酉。
雕龙馀技矢穿杨,石鼓旧文鱼贯柳。
一经三世属名家,两字千秋推作手。
颇闻名儒后必大,贤嗣文孙洵非偶。
百年榱桷尚如新,别筑祠堂宽十亩。
巳看歌颂美轮奂,更莳花竹贻长久。
藏经閤閟晓翻书,族谱亭成夜呼酒。
才名后先满南国,不比虚名指箕斗。
余家盈盈隔带水,累世交情谊称厚。
三十年前枯菀分,家运迍邅遘阳九。
邺签兵火荡馀劫,陶径柴桑惭世守。
老成顿尽人所叹,小子无承良自丑。
朅来尘壒逐游惰,笔墨秪用供奔走。
祖父遗书读未成,肯堂肯构夫何有。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表达了作者对家族历史和家族成员的怀念之情。下面是逐句的翻译:
- 后生学术无授受,往往谈天哆衍口。(后代人学习没有传授,常常谈论天文)
- “后生”:指后代的年轻人。
- “学术无授受”:指后代人在学习上没有人传授,只能自己摸索。
- “谈天哆衍口”:指谈论天文时,语速很快,言辞繁复。
- 春华秋实古难兼,气节文章谁不朽。(春天的花和秋天的果都难以同时拥有,谁能保持气节和文章的不朽)
- “春华秋实”:春天的花和秋天的果。
- “古难兼”:古代很难同时拥有。
- “气节文章”:指人的气节和文章。
- “谁不朽”:谁能保持不朽。
- 塘西卓氏本望族,逊国名臣侍郎后。(塘西卓氏原本是一个望族,后来成为了一个逊国的名臣)。
- “塘西卓氏”:塘西的卓氏家族。
- “望族”:有声望的家族。
- “逊国名臣”:一个在宋朝被贬谪的国家中的官员。
- “侍郎”:古代的一种官职,相当于现在的部长级。
- 天教一姓留典型,几辈蝉联起诸叟。(上天注定了一个姓可以留下典型,几代人都相继起来)。
- “天教一姓”:上天注定了一个姓要留传下去。
- “典型”:典范。
- “蝉联”:连续不断地出现。
- “诸叟”:很多老人。
- 西京箧衍探源委,北宋儒林辨谁某。(西京的书籍里探索了渊源,北宋的儒林中有人辨别出是谁)。
- “西京”:指洛阳,古代的一个城市。
- “箧衍”:指书籍、典籍等。
- “源委”:根源和来龙去脉。
- “北宋儒林”:北宋时期的儒者学者。
- “辨谁某”:辨别出是谁。
- 煌煌藜火燃太乙,种种琅函发大酉。(辉煌的藜火燃着太乙星,各种各样的书籍从书库里发出)。
- “煌煌”:明亮的样子。
- “藜火”:一种用来照明的植物,这里比喻知识的光芒。
- “太乙”: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一个星宿。
- “琅函”:指藏书的书匣子。
- “发大酉”:发出光芒。
- 雕龙馀技矢穿杨,石鼓旧文鱼贯柳。(雕琢龙纹的技能就像射箭一样精准,石鼓文的旧文就像鱼儿游过一样流畅)。
- “雕龙”:雕刻龙纹。
- “馀技”:剩下的技艺。
- “矢穿杨”:箭射得非常准。
- “石鼓”:古代的一种乐器,形状像鼓。
- “旧文”:旧的文字。
- “鱼贯柳”:像鱼儿游过柳树一样流畅。
- 一经三世属名家,两字千秋推作手。(一部经典经过三代人都是名家之作,两个字就能流传千古)。
- “一经”:指一部经典的学问或理论。
- “三世”:三代人。
- “名家”:著名的学者。
- “两字”:两个字。
- “千秋”:一千年。
- “推作手”:被认为是高手。
- 颇闻名儒后必大,贤嗣文孙洵非偶。(很有名的儒家学者后必大,贤嗣文孙洵不是偶然的)。
- “颇闻”:听说。
- “知名”:出名。
- “后必大”:后必大的姓氏或名字。
- “贤嗣文孙洵非偶”:贤嗣文孙洵不是偶然的。
- 百年榱桷尚如新,别筑祠堂宽十亩。巳看歌颂美轮奂,更莳花竹贻长久。(一百年的老屋还像新的一样,另外建了座祠堂宽有十亩。已经看到了赞美它的美丽,还在种植花竹让它流传长久)。
- “百年”:一百年。
- “榱桷”:房屋的椽子和梁。
- “尚如新”:还像新的一样。
- “别筑祠堂”:另外建了座祠堂。
- “宽十亩”:宽有十亩。
- “歌颂美轮奂”:赞美它的美丽。
- “莳花竹”:种植花木竹子。
- “贻长久”:传给后人。
- 邺签兵火荡馀劫,陶径柴桑惭世守。(邺城经历了战争的破坏,陶渊明隐居在柴桑感到惭愧于世人)。
- “邺签”:邺城(今河北临漳县),曾经发生过的战争,即三国时期的魏国和蜀汉的争夺战。
- “兵火”:战争中的炮火。
- “荡馀劫”:荡除了灾难。
- “陶径柴桑”:陶渊明,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他的诗以平淡自然见长,与李白的豪放风格形成鲜明对比。陶潜归隐田园,自甘淡泊。后世称其为“田园诗人”。他的作品多表现隐居生活和对田园风光的向往,其中《归园田居》五首尤为著名。
- “惭世守”:感到惭愧于世人的守卫。
- 老成顿尽人所叹,小子无承良自丑。(老人已经尽力了人们的感叹,年轻人没有继承父亲的美德而感到羞愧)。
- “老成”:老人,这里指父亲。
- “顿尽所叹”:全部尽到人们的感叹。
- “小子”:年轻人,这里指作者自己。
- “无承良自丑”:没有继承父亲的美德而感到羞愧。
- 朅来尘壒逐游惰,笔墨秪用供奔走。(忽然来了世俗的诱惑,追逐名利的懒惰的人,只有笔墨供我奔走)。
- “朅来”:忽然。
- “尘壒”:尘埃。这里比喻世俗的诱惑。
- “游惰”:追逐名利的懒惰的人。
- “笔墨”:写作的工具。这里比喻作者的才华。
- “供奔走”:供我奔走使用。
- 祖父遗书读未成,肯堂肯构夫何有。(祖父留下的书还没有读完,难道就没有什么了吗)。
- “祖父遗书”:祖父留下的书。这里可能指的是祖父留给作者的书。
- “读未成”:还没有读完。
- “肯堂肯构”:愿意承担家庭的重担。这里的”肯堂肯构”是成语,意思是愿意承担家庭的责任,不辜负家族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