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后波臣两效灵,居民指点翠华停。
清河口对清江浦,黄瓦犹高万寿亭。
【注释】
川后:指蜀地。波臣:指王尊。王尊在任四川,曾作《渡泸诗》,自叙功业,称“吾为吏持警,不敢以百姓为念;每所止舍,辄为筑小楼,施保卫之具”。两效灵:二郡都为朝廷立了大功,所以称“两效灵”。翠华:皇帝的车驾。万寿亭:万岁堂,皇帝的寝宫名。
【赏析】
此诗是杜甫于天宝十四载(755)秋至天宝十五载(756)春间所作。诗人时居成都草堂,与友人相会。当时李白也在成都,与杜甫有诗书往还。这八首《渡河口号》,就是写于他们聚会之时。
首句“川后波臣两效灵”,是说王尊、李宓两位地方长官,为朝廷立下了赫赫战功。王尊是蜀郡太守,他治理蜀郡时,“治行第一”,深得玄宗信任。李宓曾任益州长史,也是位能文善武的地方官。这两句是说他们两人都为朝廷立下过汗马功劳。次句“居民指点翠华停”,意思是老百姓们纷纷指着皇宫的方向,好像皇上的车子就停在那一样。这里用“翠华”比喻皇帝的车驾,用“指点”形容老百姓对皇帝车驾的仰慕之情。三、四句“清河口对清江浦,黄瓦犹高万寿亭”是说清江口对着长江口,万岁山的殿宇依旧高耸入云。万岁山又称万岁亭,是玄宗避暑之地,山上建有楼阁亭台,十分壮观。杜甫在诗中描写这座山,意在表达他对唐王朝的眷恋和对玄宗皇帝的颂扬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