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言进士不得进,自诡书家懒侍书。
呼朋日饮坐无事,岂谓有愁烦破除。
注释:人们说进士不能进入官场,自己却假装是书家而不侍奉书吏。每天呼朋引伴饮酒作乐,哪里想到忧愁烦恼被破除。
赏析: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于仕途的无奈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通过对比自己与别人的不同,展现了自己独特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观念。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现实的失望和对未来的期待。
人言进士不得进,自诡书家懒侍书。
呼朋日饮坐无事,岂谓有愁烦破除。
注释:人们说进士不能进入官场,自己却假装是书家而不侍奉书吏。每天呼朋引伴饮酒作乐,哪里想到忧愁烦恼被破除。
赏析: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于仕途的无奈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通过对比自己与别人的不同,展现了自己独特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观念。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现实的失望和对未来的期待。
【注释】 沔阳道中喜雨:这首诗写于作者被贬为江陵县令时。沔阳,即今属湖北荆州地区一带的汉水北岸地带,古称沔州、汉阳郡。这首诗就是作者在沔阳县(今湖北省仙桃市)作官时的喜雨之作。 一枕凉侵被:诗人在梦中醒来,感到枕头上凉气袭人。一枕,枕头;凉侵被,指枕头冷。 朝来得晏眠:早晨睡得迟了,所以醒来得晚。晏,晚。 江清收潦后:雨水把江水冲得十分清澈。 风劲挂帆前:大风刮起,船帆迎着风张开。 宿雨才如露
【注释】 设险凭全楚:设险,设置险阻;凭,倚仗、凭借;楚,指湖北的古国名。 江防:长江的防线。 郭:指外城或城墙。 独客:独自的客人。 天阔星如坠:形容天高云低,星星像要掉落下来一样。 惨澹:凄凉黯淡的样子。 【赏析】 蕲州道中 这是一首七律。此诗作于唐僖宗乾符二年(875),时为安史叛乱后第二年,是诗人避乱在蕲州(今属湖北)道中的即景抒怀之作。 第一句“设险凭全楚”,是说作者以自己的智慧和胆略
以下是对这首诗《荆州杂诗六首·其六》的逐句翻译和赏析: ``` 南郡风流地,雄藩毂久推。 梨花前队拥,红粉后车来。 马酒分獐饫,狐裘逐兔回。 明明军令在,蜀道几时开。 注释: 1. 南郡:指的是现在的湖北省荆州市地区,古代称为南郡。 2. 雄藩:指的是强大的藩镇,即地方上的豪强势力。 3. 毂(gǔ):古时车轮中心的转轴部分,这里比喻地方势力的中心。 4. 前队拥:指前面的军队或官员拥簇着。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内容、语言、技巧、思想情感及赏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请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然后根据选项确定答题的方向是内容、语言、技巧还是思想情感。 此诗的首句“三户亡秦谶”中的“三户”指的是项羽的部下英布、蒲将军和黥布三家。“亡”字在这里有“灭亡、消灭”之意,而“亡秦谶”是指预言秦朝灭亡的谶语。次句中“孤军覆楚师”的“孤军”指刘邦所率的起义军
诗句释义与赏析: 注释: 1. 中山存后裔:意指在乱世中,仍有人能保持对中山国(或某一家族、势力)的忠诚和记忆。 2. 失路亦依刘:意指即便身处困境或失去方向,也仍旧选择依赖或支持刘姓(可能指刘备或类似身份的人物)。 3. 大局分三国:意指当时的局势被分成了三股势力,各自为政。 4. 深心借一州:意指尽管整体形势复杂,但仍有个人(或某个团体)希望从中找到立足之地,即“一州”。 5.
荆州杂诗六首 其一 【注释】: 要害西南最:要害之地,在西南。要害,指战略要地。 乾坤百战馀:乾坤,天地之间。百战馀,指经历了无数战斗。 孤城还矢石,陈迹遂丘墟:孤城,指被围困的城池。 陈迹,指曾经存在的痕迹和遗迹。 丘墟,山丘废墟。 白日吹笳外,枯风落木初:白日,指白昼。 笳,即胡笳,古代管乐器。白日,指白天。 枯风,指秋天的风。 落木,指落叶。 暂来戎马地,惭愧得安居:戎马,指战争。 安居
【注释】 游燕不果乃作楚行:燕国不能成行,于是写下楚行。 北道:指北方的道路。南辕北辙:本应往南走而却往北走的比喻。 一门初约变:当初与某人约定好了,结果变化了。 岐路独行多:岔路上独自行走的多。 弹筝客:弹奏筝曲的歌者。击楫歌:敲着船桨而唱起歌曲。 田舍好:田园生活的愉快。 也知:明白。 壮志恐蹉跎:有远大的抱负却担心自己被耽误。 【赏析】 此诗是诗人在仕途不得志时所作
【解析】 此题考查诗歌鉴赏。赏析诗句的内容和作用,赏析诗句的语言特点,分析诗人的思想情感,赏析表达技巧和语言风格,赏析作者的观点态度,这五点是常规的考点。解答此题时,首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逐句释义”,然后依据对诗歌的理解,从炼字、手法、情感等角度具体分析。 (1) “一枝开异域,独秀殿群芳”:一枝花独自在异国他乡开放,独自盛开于群芳之中,突出了梅花的傲骨与坚韧不拔的精神。 (2)
【注释】 1.季叔:作者的堂弟名季,排行第四。 2.荆州:今湖北江陵。 3.会合期难定:指与堂弟相见的日期难确定。 4.苍茫:迷惘。 5.烽烟:这里指战事。 6.地满:到处都是。 7.书疏:书信。 8.薄宦:微官。 9.驱策:驱使、驱使车马。 10.去留:离开和留下,指离别。 11.荆南:即荆门、荆山南边,这里借指荆州。 12.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市。 【赏析】 这是一首写久别重逢之情的诗
【注释】 梁元:指梁武帝萧衍。梁武帝时,荆州为重镇。称兵:起兵叛乱或割据一方。方士:方术之士。这里指迷信方术的人。干戈:兵器。弟兄:同辈人。戎衣:军服,借指军队。讲殿:讲武之殿。诗句:诗歌。巡城:巡历城中。世乱:乱世。文:诗。 【赏析】 这是一首讽刺诗人的诗。全诗以“祸福”开篇,指出梁武帝萧衍虽然在荆州重镇称兵叛乱,但在朝廷之上,却仍能安享太平,享受着方士、方术之士带来的“祸福”。而诗人自己
《雨中过林鹿原梁园寓斋三首》其三 西家井底窥天小,东家楼前瞰地宽。一双病眼无处豁,且冒雨出追苏端。人言进士不得进,自诡书家懒侍书。 注释:西边的井如同天空一般狭窄,东边的楼台可以俯瞰大地。双眼有病,无法舒展,只能冒雨出去追寻苏端。人们说进士不能被提拔,我则以书家的身份懒得参加科举考试。 赏析:《雨中过林鹿原梁园寓斋三首》是清代诗人查慎行创作的一首诗。全诗通过描绘梁园的景致和自己的感怀
【注释】德尹:指春秋时吴王夫差的太子建。第二子:指太子建的第二个儿子,即伍员。同学:一同学习。数人:几个朋友。醵(jù)钱:凑钱。为汤饼之会:举行吃汤饼的聚会。汤饼:一种面食。席上口占四首:宴会上作诗四首。贺客:客人,指参加聚会的人们。争夸:争相夸耀。老蚌:大而圆的蚌。出双珠:蚌内产下两个珍珠。大儿已识之无字:小儿子已经知道了“子之无”的意思,意思是说“我的儿子是徐先生的第二个儿子”。子之无
德尹的次子出生了,同学们凑钱为他举行生日宴会,席间他即兴写了四首诗。这是其中的第二首。 又见添丁喜可知,冲筵不怕众宾嗤。 一钱旧是看囊物,半月前头助洗儿。 注释:又见到家中添了新丁,可知喜讯,宴会上不怕宾客笑话。 过去一元钱是看口袋的东西,现在半个月前就为孩子洗澡准备了
注释:西家井底窥天小,东家楼前瞰地宽。 西家井底窥天小,东家楼前瞰地宽。 西家井底窥天小,东家楼前瞰地宽。 西家井底窥天小,东家楼前瞰地宽。 西家的井口太小,无法从里面窥视到天空;东家的楼台太宽,也无法从中看到大地的宽广。 一双病眼无处豁,且冒雨出寻苏端。 一双病眼无处豁,且冒雨出寻苏端。 双眼有疾无法舒展;冒着大雨出去寻找苏端。 赏析:此诗描绘了诗人在雨中行走时的所见所感
注释: 闲抛万卷在巾箱,多为官书校勘忙。 眼大如箕君莫怪,巳将藜火比萤光。 赏析: 这首诗是陈希圣的《题陈希圣然藜图》。诗中描绘了一个勤学苦读、孜孜不倦的形象。首句“闲抛万卷在巾箱,多为官书校勘忙”,形象地描绘了一个人坐在书桌前,手捧着书籍,专心致志地读书的情景。这里,“闲抛”一词生动地表现了人物的勤奋和刻苦;而“万卷”则表明其学问之广博。 第二句“眼大如箕君莫怪,巳将藜火比萤光”
【注释】 ①通政:官名,明清为正三品。掌议论、封驳之事。(见《明史·职官志四》)翰林掌院学士:官名,明清为正二品,掌制诰修撰诏令之事。(见《明史·职官志五》) ②岭南:即指广东,当时为明朝的领土,故称岭南。③奉使:奉命出使。④未归:还没有回来。⑤驰诗:传书,传递书信。⑥鄙怀:自谦之词。⑦八首:本组诗共八首,因是前辈之作,所以称八首。⑧病中:因病在床。⑨休官檄:休官的文书。⑩枕上:枕头上。①计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