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像承平乐事留,履綦陈迹也风流。
轻烟翠柳今何处,十六门如十六楼。
”`
想像承平乐事留,履綦陈迹也风流。
轻烟翠柳今何处,十六门如十六楼。
诗句释义与赏析
- 想像承平乐事留
-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回到故都金陵时的情景和感受。”想像承平乐事留”意味着作者想象着昔日太平时代的欢乐,并希望这些美好的时光能够长久留存。
- “承平”指的是国家的安定和谐,而“乐事”则是指令人愉快的事件或活动。这里的“留”表达了作者对于这种和平时期的留恋和珍视。
- 履綦陈迹也风流
- 此句中的“履綦”指的是古代的步行工具——履綦,通常由木头制成,中间插入木棍,用以防滑。此处可能寓意着回归之路艰难曲折。
- “陈迹”则表明了这些历史的痕迹已经变得模糊,需要被重新审视和珍惜。同时,“风流”二字暗示了这些历史的遗迹仍然具有吸引力,值得人们去探索和欣赏。
译文与注释
想像承平乐事留,履綦陈迹也风流。
轻烟翠柳今何处,十六门如十六楼。
赏析
- 对仗工整的诗风:此诗采用传统的五言律诗形式,每个句子的结构严谨,对仗工整,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与对古典诗歌形式的熟练掌握。
- 情感深沉的回顾:通过“想像承平乐事留”和“履綦陈迹也风流”两句,诗人不仅表达了对过去太平盛世的追忆,同时也流露出对现状的感慨。诗人的情感层次丰富,既有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有对现实变迁的无奈与哀愁。
- 意象的生动描绘:诗中运用“轻烟翠柳”等自然意象,构建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背景,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金陵的街头巷尾,感受那份宁静与美丽。同时,通过对“十六门如十六楼”的描写,诗人巧妙地将南京城的城门与城楼联系起来,既增强了画面感,也深化了诗的主题。
- 语言的优美与简洁:诗的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每一个字词都经过精心挑选,既符合音韵美感,又承载着丰富的意蕴。例如,“履綦”这一词汇本身就带有一种古典的韵味,而“轻烟翠柳”等景物描写则增添了诗的意境之美。同时,诗人在表达情感时,也力求做到简洁明了,使得整首诗读来朗朗上口,易于传诵。
- 主题的深刻与广泛:此诗不仅仅是对金陵古迹的回忆,更深层次地探讨了历史的变迁、个人的情感以及国家的命运。通过对比“轻烟翠柳”与“十六门如十六楼”,诗人不仅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也反映了对现实的思考。这种主题的深度与广泛性使得这首诗不仅是一首赞美诗,更是一首具有哲理性质的诗歌。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展现了诗人对金陵故土的深厚情感以及对历史的敬畏之心。无论是从艺术价值还是从思想内涵来看,这首诗都是值得细细品味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