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鸾顾兔望盈盈,恍坐璜台第十成。
桂树有香秋倍爽,丹丘无月昼同明。
满堂宾客沾馀斝,前席生徒奉桥衡。
公视浮云如富贵,何烦问夜卜阴晴。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七言律诗,全诗共八句,每句七个字。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和赏析:
乘鸾顾兔望盈盈:这句诗描述了诗人乘坐鸾凤和玉兔的形象,形象地描绘了中秋节的夜晚,月亮高悬,光辉洒满大地。”盈盈”则形容月光明亮,照亮了四周的景象。
恍坐璜台第十成:诗人想象自己仿佛坐在华丽的宫殿中,成为了十位皇帝之一,这反映了他对于权力和地位的追求和向往。
桂树有香秋倍爽:这里提到了桂花,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赏月时常见的元素。”秋倍爽”意味着秋天的桂花比平时更加芳香,让人感到清爽舒适。
丹丘无月昼同明:这里的“丹丘”可能是指一个神话中的仙境或高地,而“无月”则暗示了在没有月亮的情况下,天空依然明亮如昼。
满堂宾客沾馀斝:宴会上的宾客们沾着酒气,享受着欢乐的氛围。“馀斝”指的是酒杯,表明宴会上的气氛热烈。
前席生徒奉桥衡:前座的学生和徒弟们恭敬地侍立,如同桥梁般的支撑着主人的地位和权威。
公视浮云如富贵:这里借用了“浮云”这个意象,将之比作富贵的象征。诗人认为,只要像对待浮云那样看待财富地位,就能获得幸福和成功。
何烦问夜卜阴晴: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一种超然的态度,认为不必去关心那些琐碎的事情,包括占卜未来是否下雨。他主张以豁达的心态面对生活的种种变数。
赏析: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比喻,表现了诗人对中秋佳节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人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展现了自己的情感世界,同时也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的生活态度。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唐代诗歌中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