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封两袭汉东京,百里今传小县名。
却羡鸣琴来宓子,真堪捧檄慰毛生。
太行北望浑连塞,洧水西流不到城。
见说中牟壤相接,莫教卓茂擅循声。

【注释】

  1. 同年:同科考中的人。即科举考试同年,同榜进士。
  2. 既垣:县名,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东。
  3. 西华:县名,在今河南省开封市西南。
  4. 侯封:官名。汉代有“诸侯王”之封,也有“列侯”之称。这里指汉东京时期的诸侯王。
  5. 宓子贱: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学生。《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载:“宓子贱为单父宰,过于防(今山东曹县东南)。孔子过之,闻哭声甚悲,曰:‘夫人之子死,焉知不反?’问其故,对曰:‘是宓子贱也。其父时为单父宰,后亡去,不知所往。”
  6. 鸣琴:指《琴操》。
  7. 宓子贱为单父宰,后亡去,不知所往。《琴操》卷五:“昔宓子贱治亶父(今山东省单县),邑人有盗羊者,子贱知之。将加责于民。民请自除羊。于是宓子贱夜唤盗羊者而问曰:“盗羊者何心哉?”对曰:“欲杀羊祭神。”宓子曰:“嘻!今羊乃吾羊,神乃吾神。子何祭焉?”盗羊者曰:“窃羊非吾心邪!”宓子曰:“吾以羊为己物,子则以为贼物。是以盗羊也。夫神非吾神,吾何祭焉?今羊乃吾羊也。”盗羊者惭谢而去。
  8. 毛生:东汉光武帝刘秀的舅舅、大司马路温舒。《东观汉记·路温舒传》:“路温舒字君卿,巨鹿东武人也。父为里监门吏,休沐归家,里陌闾巷,父老见之,曰:‘善人,独不愧诸君乎?为人臣亦宜家室和顺,妻子孝慈,何为吏役久而辛酸,不闲居燕处,享余年寿?今子为二千石守长吏,家僮百人,租税岁数千匹,何不遣二婢给使令,幸得脱劳苦之忧,上下相欢,父子相安?’温舒曰:‘深令祖道。家素贫,年老母在,自持事小人,力作以给公上;家非有馀财也,身自劳苦,不敢以私累公。”
  9. 太行:山名。在河北省西部、山西省中部。
  10. 浑连塞:黄河上游的要塞。汉末曹操曾置郡,治所在阳平(今陕西延安东北)。
  11. 洧水:河流名。在今河南省郑州市附近。
  12. 卓茂:西汉大臣。字子康,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人。
    【赏析】
    这首诗写于诗人赴洛阳途中,送同年归既垣之任西华。全诗先写友人的才德及自己的钦慕之情,再叙自己即将赴官的感慨,最后以勉励的话作结,寄寓了作者对友人的殷殷厚望。
    前两段主要写送别,第三段写临别赠言。开头两句,用典抒发感情。“侯封两袭汉东京”,说明友人此次赴任乃是朝廷任命;“百里今传小县名”,则表明其地偏远,地处边陲。两句之间一承上,再启下;“却羡鸣琴来宓子”,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才华的羡慕;“真堪捧檄慰毛生”,“毛生”指代友人,“檄”即告状信,这里指皇帝的任命文书。诗人以“鸣琴”、“宓子”两个典故,赞美友人品德高尚、才能卓越,并安慰其不要因身处偏远而沮丧失望。“太行北望浑连塞,洧水西流不到城”,这两句描写了诗人当时所处的环境,并由此联想到友人即将奔赴边远之地的艰辛与不易,从而表达出诗人对友人的同情和担忧。“见说中牟壤相接,莫教卓茂擅循声。”这两句则是诗人对友人的美好祝愿与期许。“中牟”,地名,今河南荥阳县东北。“壤相接”,意谓两地土地接壤。“莫教卓茂擅循声”,卓茂,西汉人,曾任南阳太守,治理郡中百姓生活安定,生产发展,政绩显著。“卓茂擅循声”,即希望友人能够效仿卓茂的做法,治理好一方百姓。此句既是鼓励友人,也是期望自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