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遍云中雪外山,敝裘重脱柳重攀。
寒花过节如迎客,朔雁先期已度关。
官马散随黄犊卧,戌兵秋较老农闲。
劳生属有驱驰分,默数三年六往还。

重阳后十日入古北口

踏遍云中雪外山,敝裘重脱柳重攀。

寒花过节如迎客,朔雁先期已度关。

官马散随黄犊卧,戌兵秋较老农闲。

劳生属有驱驰分,默数三年六往还。

注释:

  1. 重阳后十日入古北口:指在重阳节后的十日进入古北口。重阳节是中国古代的传统节日之一,一般在农历九月初九日举行,以纪念和庆祝重阳节的到来。这里的“古北口”可能是一个地名或者是某个具体的地方。诗人可能在这个节日之后不久就离开了这个地方,所以用“入古北口”来表达他的离开。
  2. 踏遍云中雪外山,敝裘重脱柳重攀:意思是说诗人已经走过了连绵的雪山,穿过了飘落着雪花的山谷。他穿着破旧的皮衣,再次攀登那些被雪覆盖的山峰。这里描述了诗人在旅途中的艰辛和不易。
  3. 寒花过节如迎客,朔雁先期已度关:意思是说,寒冷的花朵迎接着节庆的到来,就像迎接贵宾一样。而北方的候鸟已经提前飞过了关口,暗示了时间的紧迫和季节的变化。
  4. 官马散随黄犊卧,戌兵秋较老农闲:意思是说,士兵们的马匹散落在地上休息,与耕牛一起。而守卫边疆的士兵则在秋天的时候进行休憩,与老农们一样享受闲暇时光。这句话反映了军队和农民在节日里的不同生活状态。
  5. 劳生属有驱驰分,默数三年六往还:意思是说,我的生活属于奔波劳累的一类,默默地计算着过去的三年中我已经走了六趟了。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忙碌生活的态度,以及对自己旅行次数的记忆。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了诗人在重阳节后进入古北口的途中景象和心情的作品。从诗的内容来看,诗人经历了长时间的跋涉,跨越了重重困难,但他并没有抱怨,而是以豁达的心态去面对这一切。同时,他也对自己的生活状态进行了反思和总结,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整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