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花如穗吐烟煤,果有家书出塞来。
三处岂应同日发,八函却喜一时开。
劝餐兄弟怜年长,到眼儿孙抵梦回。
为报老怀殊不恶,地炉毡帐拨寒灰。
这首诗是苏轼在九月十一日写给他的两个儿子苏迈和苏迨的一封信,信中他描述了自己在乌城旅舍与家人团聚的幸福时光。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 灯花如穗吐烟煤,果有家书出塞来:灯花如穗吐烟煤,这里的“灯花”是指灯芯上结出的花朵,形状像穗。而“烟煤”则形容灯光闪烁如同烟雾。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家中有书信传来,就像灯火中绽放的花朵一样让人欣喜。”果有”表示肯定的语气,意为确实如此。
- 三处岂应同日发,八函却喜一时开:三处和八函分别指的是三个地方和八封信。”岂应”表示意外或难以置信。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尽管我身在不同的地点,但是收到的信件却是在同一天到来的,这让我感到非常欣慰。
- 劝餐兄弟怜年长,到眼儿孙抵梦回: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弟弟们为了照顾我这个年老的人,不惜牺牲自己的口福为我劝餐。而当我看到他们的孩子时,就好像看到了我自己的孙子一样,让我感到无比的欣慰和幸福。
- 为报老怀殊不恶,地炉毡帐拨寒灰: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对于能够和家人团聚的心情非常高兴,就如同得到了一个温暖的炉子和一个舒适的床铺一样,让我感觉不再寒冷。这里的”老怀”指的是老年人的心情,而”殊不恶”则是说这种心情非常好,没有丝毫的不快。
这首诗通过描绘苏轼与家人团聚的场景,表达了他对家人深深的思念和感激之情。诗中的字里行间充满了温情和关爱,让人读后不禁心生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