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啄声中住水鱼,清风来值午茶馀。
客嘲宾戏聊相答,失马亡弓只自如。
梧叶打醒庵主梦,槐花踏过野人庐。
留君小作须臾住,省得敲门再寄书。
【注】:
- 剥啄声中住水鱼,清风来值午茶馀。
- 剥啄声:敲门的声音。水鱼:指鱼在水里游动的样子。
- 清风:微风。午茶余:午饭后的时间,大约是下午的三点左右。
- 客嘲宾戏聊相答,失马亡弓只自如。
- 客嘲宾戏:客人的嘲讽和宾客的玩笑。聊相答:随意回答。
- 失马亡弓:失去马和弓箭。只自如:只是自己知道而已。
- 梧叶打醒庵主梦,槐花踏过野人庐。
- 庵主梦:寺庙中的和尚被惊醒后做的梦。
- 槐花踏过:走过槐树旁。野人庐:隐居的人的房子。
- 留君小作须臾住,省得敲门再寄书。
- 小作:简短的作品。须臾:一会儿。省得: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 再寄书:以后不要寄信。
【译文】:
在剥啄声中住着水鱼,清风送来午后的茶香。
客人嘲笑宾客互相开玩笑,我失去了马和箭却很自在。
梧叶敲醒寺院僧人的梦,槐花踏过隐居者的房间。
让你在这里稍作停留,省去敲门再寄书信的烦恼。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间寺庙中的日常生活,通过细腻的描述展现了他的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第一句“剥啄声中住水鱼”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山间生活场景。剥啄声,即敲门声,住在水边的鱼儿听到声音时会误以为是捕食者的到来而惊慌失措,因此诗人用这一形象来描绘自己在山间的宁静生活。
第二句“清风来值午茶余”,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山间的生活状态。清风拂面,带来阵阵清凉,正是午后茶歇之余的惬意时光。这里的“清风”不仅仅是自然现象,也隐喻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脱。
第三、四两句“客嘲宾戏聊相答,失马亡弓只自如”,则展现了诗人面对外界嘲讽与玩笑时的从容与坦然。他虽然失去了马和箭,但他知道自己已经尽力,这种自信与从容的态度令人钦佩。
最后一句“梧叶打醒庵主梦,槐花踏过野人庐”,则是对诗人在山间生活的进一步描绘。他用简洁的语言将这种生活状态具象化,让人仿佛能够感受到那份宁静与自由。而结尾的“留君小作须臾住,省得敲门再寄书”更是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向往与珍惜。他希望人们能够理解并欣赏这种生活的美好,不要再为一些琐事而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