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簪笔作名臣,四纪还家为老亲。
仕路卷舒虽在我,田间属望更何人。
朝无遗阙书应少,邑有更张见颇真。
为语司徒仍旧制,也教游惰识公旬。

【注释】

送陈实斋给谏服阕还朝兼呈大司农泽州陈公时吾邑赋役不均颇望当事者留意也

三年簪笔作名臣,四纪还家为老亲。

仕路卷舒虽在我,田间属望更何人?

朝无遗阙书应少,邑有更张见颇真。

为语司徒仍旧制,也教游惰识公旬。

【赏析】

《送陈实斋给谏服阕归朝并示大司农泽州陈公》是一首送别之作。诗中以“三”“四”二字起兴,点明时间,表明了送别之意。全诗共八句,其中前六句写赠别,后两句写留别。赠别之辞,一气呵成,毫无拖沓之弊。

第一句开门见山,点明了送别的对象——陈实斋。他是一位给谏,即谏议大夫,相当于副宰相。第二句写自己与陈实斋的关系:我与他同在京城任职,但官阶却不一样,我在朝廷为大臣,而他在地方上为官员。第三句承上启下,写自己的处境:我虽在官场上得意,但却得不到家乡父老的理解和信任。这一句既表现了自己仕途上的失意,也表达了对家乡人民的关怀。第四句进一步表达自己的感慨之情:在官场上虽然可以卷舒自如,但在民间百姓中,我却无法得到人们的认同和期待。第五、六两句,作者又从另外的角度来表达他的感慨之情:朝廷虽然没有遗漏的地方,但是老百姓却依然困苦不堪;地方虽然有所改革,但仍然不够完善。这两句既表现了作者对朝廷的不满,也表达了对老百姓疾苦的同情。最后两句,作者再次表达自己的期望:请陈实斋继续关注这些问题,并帮助解决这些问题。同时,也希望陈实斋能够继续努力工作,不要懈怠自满。全诗以“赠别”为主线,通过送别之际的相互嘱托,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关心和祝福之情。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和人们对公正、公平的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