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局何须论上都,一军援绝势真孤。
江山故垒残骸在,社稷中原尺土无。
计定全家争赴难,时危几个肯捐躯。
他时谪守含山庙,愧杀生降一老儒。
残局何须论上都,一军援绝势真孤。
江山故垒残骸在,社稷中原尺土无。
计定全家争赴难,时危几个肯捐躯。
他时谪守含山庙,愧杀生降一老儒。
诗句解析
第一句
- “残局”: 描述当前形势的艰难和不利局面。
- “论上都”: 讨论或评论当前的局势。
- “一军援绝”: 指出军队支持已完全丧失。
- “势真孤”: 形势非常孤立无援。
第二句
- “江山”: 指代国土、领土。
- “故垒”: 旧日的堡垒或军事要塞。
- “残骸在”: 残留的建筑或遗迹仍在。
- “中原”: 古代中国地理中心区域,这里指国家的核心地带。
- “尺土无”: 没有任何一寸土地保留下来。
第三句
- “计定”: 计划已经制定好。
- “全家”: 整个家庭都参与其中。
- “争赴难”: 所有家庭成员都愿意共同面对困难。
- “时危”: 时代处于危险之中。
- “肯捐躯”: 很多人愿意献出生命。
第四句
- “他时”: 未来的时间点。
- “谪守含山庙”: 被贬为小官,并在此担任地方官员。
- “愧杀”: 深感惭愧,认为自己无法胜任。
- “生降”: 生还,从战场上返回。
- “一老儒”: 年迈的学者或文人。
译文
当前的战局已经陷入僵局,军队的支持几乎断绝,形势非常孤立。虽然有残留的国土和遗迹,但整个国家的大部分土地都不复存在。我们已经做好了全面的计划,决定一起面对这场灾难。时代充满危机,但很少有人愿意放弃自己的生命来拯救国家。希望在未来的某个时刻,我们可以重新得到信任,以一个被贬的小官的身份回到含山庙,为自己的失败感到羞愧。
赏析
这首诗是陆佃对元朝末年著名忠臣余忠宣公墓的哀悼之作。通过描绘余忠宣公的墓地及其周围环境,表达了对这位忠诚之士的深深怀念与敬仰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历史典故和象征元素,如“江山故垒”,“社稷中原”,以及将余忠宣公比作一位老儒,不仅增强了文本的历史厚重感,也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学修养。此外,诗歌的情感真挚而深沉,通过对过去辉煌历史的回顾以及对当前困顿处境的描写,传达了一种对于英雄人物的哀思以及对国家未来的忧虑和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