薜荔交阴覆短墙,诗人居近苾刍房。
俄惊小别成三岁,直讶相逢在故乡。
儿摘畦蔬供午馔,妇藏斗酒佐春觞。
秪愁旋被饥驱出,未必家馀住夏粮。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常熟过钱玉友河亭》。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第1句:“薜荔交阴覆短墙,诗人居近苾刍房。”
注释:薜荔是一种攀缘植物,其叶片覆盖在短墙上。诗中提到“诗人”,可能是作者自己或是他的朋友。这里的“苾刍房”指的是佛教徒修行的地方,也暗示了诗人与佛教徒的接近。
赏析:第一句描写了诗人居住的环境和氛围,通过自然景物来表达诗人内心的宁静和超脱。
第2句:“俄惊小别成三岁,直讶相逢在故乡。”
注释:“俄”是忽然的意思,“小别”指短暂的离别,“三岁”可能是指时间上的三年。这里的“故乡”既指实际的家乡,也可能指心灵的归宿。
赏析:第二句反映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表达了他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家乡的依恋之情。
第3句:“儿摘畦蔬供午馔,妇藏斗酒佐春觞。”
注释:“儿”指的是家中的孩子,“畦”是田地里的行间。“斗酒”是古代容量单位,一斗为十升,五斗为一斗。这句描述了家中孩子采摘蔬菜准备午餐,妻子藏酿好酒准备庆祝春天的到来。
赏析:第三句描绘了一幅温馨的家庭场景,展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心和爱护。
第4句:“秪愁旋被饥驱出,未必家馀住夏粮。”
注释:“祗”是只是的意思,“饥驱出”可能是指饥饿迫使他们离开。“家馀”意味着家庭中剩余的食物不足以支持整个夏天。
赏析:第四句表达了诗人对于食物短缺的担忧,以及家庭经济状况的艰难。这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百姓生活的艰辛。
整首诗通过对生活环境、家庭关系和个人感受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和对家人的关爱。同时,也反映了宋代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和经济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