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尾沿流曲作堤,青山一半吐城低。
洲空乱雁争归北,路转千帆尽向西。
正剪渡时风乍涨,最含烟处柳初齐。
客程已厌连朝雨,不要春鸠更苦啼。
【注释】
沙尾:江流中沙滩的尾端。
青山一半吐城低:指青山半腰露出,像城楼一般低矮。
洲空乱雁争归北:指洲上没有水鸟,乱成一窝的雁都争着往北方飞。
正剪渡时风乍涨:指船刚过铜陵正赶上风向突然变顺。
最含烟处柳初齐:最靠近水的地方雾气蒙蒙,柳条开始变绿了。
客程:旅途。厌:讨厌。
春鸠:即布谷鸟。
【译文】
江边沙滩的末端顺势筑成堤坝,一半青翠山峦伸入城墙之下。
洲上无水鸟,乱群大雁争飞向北;路转千帆向西,江面波涛起伏。
船刚过铜陵正逢顺风,最靠近水面的地方烟雾蒙蒙,柳条开始变得嫩绿。
厌烦连天的阴雨,不要春鸠更苦地啼叫。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经过铜陵时的所写。首句“沙尾”二字,点明这是在长江边的一个小镇。次句“青山一半吐城低”,描绘出一幅江滨风光图。“吐城低”三字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江水对城市的浸润和渗透。接着两句写江面上的景象。“洲空”表明是清晨,因为此时江面上已无水鸟。“乱雁争归北”既表现了天气转晴后雁群急于归巢的情景,也表现了诗人的急切心情。“路转千帆尽向西”则表现江面的开阔景象。
第三联写诗人乘船过铜陵时所见到的自然景象。风平浪静,江面上万顷碧波,两岸青山如黛。这两句诗描写的是一幅江南水乡的美丽画面,充满了浓郁的江南气息。“正剪渡时风乍涨”,说明这时正是渡船行经之时。而诗人之所以如此兴奋,是因为江面上出现了难得的顺风。“最含烟处柳初齐”,则又表现了江岸上的景致,柳树的枝叶因水雾而显得更加嫩绿。
末联两句写诗人的感想。“客程已厌连朝雨”,说连日来的绵绵春雨使诗人厌倦了旅途的辛劳和奔波。最后一句“不要春鸠更苦啼”,则是诗人劝慰自己,要振作精神、战胜困难。整首诗语言清新流畅、自然朴素,富有生活气息和艺术魅力,读来令人感到亲切、愉悦、舒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