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改头衔属望虚,手题丹旐又踌躇。
携来万里千行泪,检得三年五度书。
好事谁还评月旦,馀生吾久负居诸。
文坛诗社飞扬气,百念俱灰一恸馀。

这首诗是杜甫在天宝十三载(754年)所作,当时诗人正在长安。诗中抒发了作者对王右丞的怀念之情。

逐句释义:

  1. 未改头衔属望虚,手题丹旐又踌躇
  • “头衔”指的是官职或名号。“属望虚”表示期望很高但实际并不符合。
  • “手题丹旐”中的“手题”指亲自书写,“丹旐”是古代用来标志丧事的旗帜,这里借指王右丞去世的消息。
  • “踌躇”形容犹豫不决,感到迷茫和难过。
  1. 携来万里千行泪,检得三年五度书
  • “携来”表示带来了,可能是从外地带回的。
  • “万里”形容路程遥远,可能是指作者从远方来到长安。
  • “千行泪”说明作者因思念而流泪无数。
  • “检得”表示查看或收集。
  • “三年五度书”意味着作者三年五次收到关于王右丞去世的消息。
  1. 好事谁还评月旦,馀生吾久负居诸
  • “好事”可能是指一些好事之人,这里指评论此事的人或舆论。
  • “评月旦”意指评价或者判断是非。
  • “馀生”指剩余的生命,这里可能指作者自己的晚年生活。
  • “负居诸”中的“负”有辜负、对不起的意思。
  • 整句意思是说,对于王右丞的不幸,社会上并没有人真正理解同情,作者自己也因此感到遗憾。
  1. 文坛诗社飞扬气,百念俱灰一恸馀
  • “文坛”指的是文学界或文人群体。
  • “诗社”指文人聚集的地方,如唐代的诗社。
  • “飞扬气”形容文坛的生机勃勃、活力四溢。
  • “百念俱灰”形容作者因为失去挚友而感到非常悲伤,所有的希望都破灭了。
  • “一恸馀”中的“恸”是极度悲痛的意思,整个句子表达了作者因为王右丞去世而深感悲痛,无法抑制的情感。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对友人王右丞去世的哀悼之作。首联表达了对王右丞的期望和失望,颔联描述了作者接到消息时的悲痛心情。颈联则反映了社会上对此事的看法以及作者自身的无奈和悲伤。尾联总结了整个事件给作者带来的情感影响,表达了深深的悲痛和对友人的思念。整首诗情感真挚,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深厚情感和对其遭遇的深切同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