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鞭倚剑出牂牁,钩栈盘云几驿过。
盗贼烽销诸郡僻,英雄祠入乱山多。
卜居未稳宁论地,行路虽难莫放歌。
便拟题诗继夔后,此邦风物比如何。
注释:
扬鞭倚剑:挥舞着马鞭,握着剑。
牂牁:古郡名,今指贵州省。
钩栈盘云:形容山势险峻,如挂满云梯的栈道盘绕在山峰之上。
盗烽销:形容盗贼销声匿迹。
英雄祠入乱山多:形容英雄的祠堂隐藏在荒凉的山中。
卜居:选择居住地。
论地:讨论地形地势。
放歌:放声高歌。
夔:古代神话中的神龙,此处比喻贤明的君主。
便拟题诗继夔后:打算写诗来赞美这位仁君。
此邦:这里的地方。
风物: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
译文:
挥动马鞭和宝剑走出贵州,像挂满云梯的栈道一样盘绕在山峰之间。
盗贼销声匿迹,诸郡变得僻静,英雄的祠堂隐入乱石之中。
选择居住地还不稳固,就讨论地理形势,即使道路艰难也要放声高歌。
打算写诗来赞美这位贤明的君主,这里的风景如何。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诗人通过描述友人入蜀途中所见的山川景色,表达了对朋友离去的不舍以及对新环境的期待。
首句“扬鞭倚剑出牂牁”描绘了诗人与友人一同骑马出发的情景。扬鞭、倚剑,显示出一种豪迈气概;而牂牁,则点明了这是一次前往遥远地区的旅程。这里的“出”,既表示出发,也暗含了诗人对未来的期许。
“钩栈盘云几驿过”描绘了路途中的险要。钩栈盘云,形容山路险峻,栈道如云般缠绕;几驿过,则表明旅途中的艰辛与不易。这里的“几”字,既表现了路途的遥远,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安全的关切。
第三句“盗贼烽销诸郡僻”,则是对友人旅途安全性的另一种表述。盗贼销声匿迹,使得诸郡变得偏僻,为友人提供了更为安全的环境。这里的“销声匿迹”,形象地展现了盗贼被清除后的宁静景象。
第四句“英雄祠入乱山多”,则是对友人性格的描述。英雄祠,象征着英雄辈出的地域;乱山多,则暗示了这片土地的英雄故事众多,充满了传奇色彩。这里的“入”,既表达了友人的谦逊,也暗示了他即将面临的挑战。
最后两句,“卜居未稳宁论地,行路虽难莫放歌”,则是对友人未来生活状态的预测。卜居尚未稳定,就要考虑地理形势;虽然道路艰难,但也要放声高歌。这里的“卜居”,既是对友人未来的担忧,也是对其坚韧不拔精神的赞扬。
整首诗通过对友人入蜀旅途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以及对新环境的期待。同时,通过对山川景色的描绘,展示了四川的自然风光和文化特色,让人仿佛置身于那片神秘的土地上。